高一语文《劝学》人教版知识精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劝学》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劝学》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劝学》 二. 教学重点: 1. 作者介绍:荀子,名况,世称荀卿,汉代因避讳汉宣帝刘询讳,讳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也是最后的一个代表人物。 2. 作品介绍:今存《荀子》32篇,是汉人刘向编订而成的,他在文中批评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政治上,他主张尊王道,举贤能,但又力主“兼称霸力,法后王”,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人性上,主张“性恶说”,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主张教化的作用。 3. 课文分析: (1)作者为了证明“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首先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作者是如何阐释的? 答:首先,作者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一组比喻,说明某种事物虽然其组成因素没有质的变化,但经过一定的付出会得到一个全新的结果,说明学习能够产生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然后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说明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要按照一定的标准(中绳)符合一定的规格(中规),确立一定的目标(为轮),采取相应的措施(輮),达到“槁暴”亦“不复挺者”的结果。然后由木及金,由金及人,逐层深入地完成阐述过程。 (2)荀子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提出“学习很重要”的见解,那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儿,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答:作者运用人们常见的事情作了形象的分析,具体地指出学习的重要之处在于能够弥补人的先天不足,“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虽然“臂非加长”、“声非加疾”但却能产生“见者远,闻者彰”的效果,关键在于利用客观的有利条件“高处”和“顺风”。而学习是发现外景有利条件,创造有利条件,利用有利条件的重要手段。 (3)作者在阐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时,从“积累”、“坚持”、“专心”三方面入手。文中哪些比喻是分别说明这三方面道理的? 答:积累是学习的重要手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学习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习应该专心致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三. 教学难点: 本文是如何将深奥的道理说得深入浅出? 答:本文运用了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设喻,但设喻的方式却多种多样: 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对应,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如: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的方式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毫不板滞。 有的单说比喻而隐含道理,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有的先设喻,后引道理,再设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进而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进一步论证。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 选择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一组是( ) A. B. C. D. 2. 与“一语中的”的“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B.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D. 天门中断楚江开 3. 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中的“一”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4.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 选出句式不同的一句( )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阅读《庄子 秋水》,完成下列各题。 6. 下面语句中是否有通假字?如果有,请找出: (1)泾流之大( ) (2)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 (3)河伯始旋其面目( )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7. 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B.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