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债利率效的实证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国债利率效的实证研究

中国国债利率效应的实证研究 基于1994-2009年全国数据的分析 胡晓晓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资产评估,2010210069) 摘 要:本文建立社会产出、货币供给量、物价水平、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以及债券利率水平四变量的无约束性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短期国债利率、通货膨胀水平和国债负担率对市场利率冲击的传递效应,从而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长期趋势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市场利率变动;AR(p)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 Abstract:?Money supply,?price level, government?bond issuance?and bond?interest rates are?non-binding?four-variable?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the?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analysis of?short-term?treasury?interest rates,?inflation?and national debt. The burden of?the impact of market interest?rate on?the transmission effect, and thus?long-term trends?of changes in market interest rates?were?discussed. Key words: Market interest rate; VAR(p) model; Pulse response function; Variance analysis 一、引言 由于理论基础、经济变量和经济数据选取以及采取的实证方法等诸多差异的客观存在, 政府债务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历来是个悬而未决的热门话题,不同学派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 关于我国国债的利率效应问题研究,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完善, 市场利率受到管制, 国债对利率的影响作用甚小;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国债利率对社会利率水平造成上升的潜在压力。郭庆旺等人认为分别从国债的存量效应和流量效应出发, 指出国债同时扩大了货币需求和产品需求, 导致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和利率的上升 。马拴友运用OLS 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的预算赤字并没有提高利率, 国债的利率效应并不明显 。而王俊霞IS- LM 模型和可贷资金模型的基本思想, 通过市场利率的决定因素揭示公债与利率之间的内在规律。根据以上理论的基本思想, 影响公债利率效应的因素主要有社会产出、货币供给量、物价水平、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以及债券利率水平。我将考察这些因素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关系, 先从协整分析出发,进行了单位根检验,通过协整分析考察三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之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进行检验,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模型的建立与方法的选择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为1994-2009年的年度数据,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引入市场利率R、3年期凭证式国债利率R1、通货膨胀率INFL和国债负担率GZFD这四个经济变量。 表1 1994-2009年我国定期存款利率、国债利率、通胀率和国债负担率 日期 R(%) R1(%) INFL(%) GZFD(%) 1994 10.98 13.96 21.69 4.9 1995 10.98 14 14.8 5.74 1996 7.47 14 6.09 6.53 1997 5.67 9.18 0.8 7.53 1998 3.78 7.11 -2.6 10.1 1999 2.25 2.78 -3 13.16 2000 2.25 2.89 0.4 15.5 2001 2.25 2.89 0.7 16.55 2002 1.98 2.22 -0.8 18.85 2003 1.98 2.32 1.2 16.64 2004 2.25 3.37 3.9 18.53 2005 2.25 3.24 1.8 17.81 2006 2.52 3.39 1.5 16.42 2007 4.14 5.74 4.8 20.2 2008 2.25 5.53 6.4 17.7 2009 2.25 3.73 4.3 19.3 注: 本数据表中, 1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数据来自中国工商银行官方网站; 3年期凭证式国债利率数据来自于中国农业银行官方网站; 通货膨胀率数据来自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国债负担率数据来自于《中国财政年鉴》

文档评论(0)

hli5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