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案必修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基础知识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的三种形式:地壳运动(最主要)、变质作用(最微弱)、岩浆活动(最强烈)。
外力作用的五个环节: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2、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把高地削低,把低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缓。
3、内力作用既导致岩层形变,改变地球内部地质构造,
同时,还引起外部地表形态的改变,形成构造地貌。
外力作用则只能改变外部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
构造 图例 判断依据 构造地貌 实例 岩层形态 岩层顺序 地形 成因 褶皱 背斜 岩层上拱 中间老,
两侧新。 山 岩层向上拱起,导致地表隆起。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高大山系。 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受侵蚀变成谷地。 向斜 岩层下弯 中间新,
两侧老。 谷 岩层向下弯曲,导致地表凹陷。 山 向斜底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保留形成山地。 断层 地垒 中间较两侧相对上升 断块山 华山、嵩山、泰山、黄山、庐山等 地堑 中间较两侧相对下沉 断陷谷 汾河谷地、渭河谷地、东非大裂谷 1、褶皱和断层的区别:
褶皱的岩层是连续的。
断层的岩层是断裂的,且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2、判断背斜向斜的最科学的方法是比较岩层的新老关系。 判断下图分属背斜?向斜? 并尝试补充完整的岩层。
背斜 向斜 向斜 背斜
3、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依据地质构造可以还原地壳运动过程。
4、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a、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另,断层处也常有地下水山泉出露。
b、向斜顶部建大坝,背斜底部挖隧道(考虑岩石硬度、岩层稳定性、地下水流向因素)。
c、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通过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普遍存在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柱、风蚀洼地、风蚀戈壁等地貌(又称雅丹地貌)。 干旱半干旱 流水
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变宽变深,形成“V”形谷。
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
有河流经过、落差较大的高原山地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钟乳石、石林、峰林等地貌。
(又称喀斯特地貌) 除上述条件外,溶蚀作用必须分布在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区。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刃脊、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涯、海蚀穴、海蚀平台等。 地势陡峭的滨海地带 搬运作用 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流这四种外力搬运物质,
但不会形成典型地貌。 普遍存在 沉积作用 冰川堆积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堆积 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漫滩、河口三角洲 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层性。 山口、河流中下游、河流入海口 风力堆积 形成沙丘 干燥的内陆及邻近地区 海流沉积 形成沙滩 地势较低的滨海地带 固结成岩作用 形成沉积岩 普遍存在 1、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方法
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需要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候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a、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
b、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主要表现为流水作用。
(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a、石灰岩地区:主要表现为流水溶蚀作用。
b、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c、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d、地势落差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
a、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
b、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2、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时期 作用过程 地貌类型 侵蚀
地貌 初期(落差大) 溯源侵蚀、下蚀 V 形谷 发育期(落差渐小) 下蚀、侧蚀 有明显凹岸和凸岸的河曲发育 成熟期(地形平坦) 侧蚀 ︺ 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P化学 2012年真题 (选择题+问答题) AP Chemistry 2012 Released Exam and Answers (MCQ+FRQ).pdf VIP
- 第六章 教会法.ppt
-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详版.pptx
- 无铬厚膜底漆、厚膜预涂板和制备方法.pdf VIP
- 教师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考试试题三套及答案.docx
- CMA考试 P2试题500道含解析.pdf VIP
- 新型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技改扩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2025年广东省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九年级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VIP
-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docx VIP
- 2024年05月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用编外工作人员20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