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之都的人文性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震之都的人文性格.doc

人文性格彰显坚韧天府之国 谭楷 杨异/文 余茂智/图 抗震之都 彰显个性 抗日战争期间,三百万川军慷慨出征,队伍临行前写下血书,“国难不纾,誓不生还!”地震后,成都人也有着相同的气度。成都人的慷慨、大气、包容,是成都最真实的城市品格。 5月19日下午2时28分,凄厉的警报声拉开了泪水的闸门。笔者在天府广场体会到万人恸哭的震撼。接着,“四川,雄起!”“中国,加油!”的吼声一浪高过一浪。就在那十分钟之内,让人感受到平时“知快守慢,张弛有度”的成都性格中火山爆发的一面。 1938年,诗人何其芳曾对抗战之初的成都颇有微词:“成都,又荒凉又小,象度过无数荒唐夜的人在睡着觉。”令何其芳意想不到的是,抗战打了八年,四川又出粮食又出壮丁,先后有三百万川军慷慨出征,其中有数不清的成都人。有的队伍临行前,在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前写下血书:“国难不纾,誓不生还!”难怪有史家称:抗战的后半段,几乎是四川在与日本厮杀。 且不说唐朝玄宗僖宗二君,将成都作为避难所,抗战中成都拥抱了成千上万难民和齐鲁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等7所流亡大学。当时成都的大街小巷多闻外省口音,东北话、北平话、下江吴侬软语,混于成都方言中,杂乱中又有别样的一番和谐。这座古老的城市,始终有这样的气度,兼并包容,仁义大气。 追古观今,可以为鉴。汶川大地震一爆发,成都立刻成为救灾物资集散地、伤病员的接收地、指挥中心、更多更多的帐篷学校所在地。从北川、汶川等地来投亲靠友的灾民,让成都公共汽车上多了方言中的方言,售票员说一声,灾区来的,背包捞伞,还没问“哪个让个座”,立即有人起身让座。 公交车正常运营,餐饮业依然火爆。灾民们一到成都,看到了秩序井然的成都,慌乱之心、无助之情在成都市井常态中得到安抚,这也是一种无言的大爱。端午节前,成都市的社区通知包粽子,电话打到家家户户,诚请来成都避难的灾民参加。六一儿童节,医院的儿科病房前,成都市民排队才能将礼品送进灾区来的儿童手中,笔者目睹一个中年男子对一少妇说:不好意思,我家老丈妈一家人在等我…… 前几天,听一个朋友讲段子,一位外国记者来成都,看见美国花旗银行成都分行所在地“城市之心”大楼前排着长队,还有更多的市民涌着过来,以为是恐慌的储户们急着提款。细细一看,才知那是市民在等着献血,细雨里,一个个撑着伞的成都人,汇成了一片片爱心的海洋。 从天府广场的山呼海啸到婆婆大娘的街谈巷议,国难当头时,成都人表现的慷慨、大气、包容,看似是前所未有的,当我们想起300万川军出川抗战与成都人对内迁大学的包容,它们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这才是成都最真实的城市品格。 的哥的姐 感动成都 汶川大地震后,上千辆出租车冒着余震的危险,直奔都江堰,抢救伤员,一辆辆出租车在市红十字会门口等待任务,的哥的姐成为汶川大地震中最令人感动的一个字眼。 5月12日当夜,当都江堰遭受地震的消息从电视上传出后,上千辆出租车直奔都江堰,冒着余震的危险,运走成千上万的伤员。接下来的几天,的哥的姐们不要任何报酬,在市团委和市红十字会门口排队等待分派任务,赴彭州、绵竹等地,运送自愿者和救灾物资接送伤员,他们义务拉了多少物资、救了多少人,根本没法统计。谁也没有记下他们姓甚名谁。他们只留下了一个共同的,令世界感动的名字:成都的哥的姐。 地震后,我到卧龙、都江堰采访,碰到了很多出租车司机,有个叫徐继东的的哥说:过去,我们经常为一元、两元钱跟乘客发生争吵,地震一来,我突然觉得,我这一辈子做不成啥子惊天动地的大事,总该做几件对得起良心的事,再过好多年,到我老了,我的儿要问我,汶川大地震时,你在做啥子?我可以拍着胸膛说,老子没有虚场合,我是头一批开车到都江堰抢救伤员的的哥! 的哥陈淦,年过五旬,美髯飘洒。他说:地震震出了“人之初,性本善”。汶川大地震那天晚上,我跑了两趟都江堰拉伤员,把“血车”洗干净都天亮了。我心头酸得很。还想做点啥子。后来我拉了一位北京来的志愿者,是个年轻的心理医生,40公里路上她边哭边讲所见所闻,我也揩了40公里眼泪花。到了川大,我坚决不收她的钱。我说,我还应该向你鞠个躬!这次,我拉了好多全国各地来的志愿者,都是“80后”、“90后”,他们站出来了,表现得好呵。实不相瞒,我下到阿坝州当了8年知青,回城工作没几年又下岗了,大地震,让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地震影响了我的后半生,说不定还会改变我的后半生。 说到灾后,陈淦说:国家受了那么大损失,要好多年才能重建起来呵。我想,我们能做啥子?我们每个人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事,不添乱,就对了。 还有一位跑了七次绵竹的的哥骆洪波说:我半个月没挣到一分钱,还倒贴,家头不但没得意见,还说我做得对。我问他绵竹之行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他说,最后一趟,拉了一个受轻伤的婆婆到成都,本来还想拉一两个伤员,被另外两个兄弟拉走了。说到此,小骆的不满毫不掩饰。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