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安明城段南大街建筑评
1980年,西安市展开第二次总体规划。此次规划针对1953年以来,西安市在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只注重保护文物本体,而对文物遗址及古建筑周围环
境协调不够的弱点,提出了“保护明城的完整格局,显示唐城的宏大规模,保护周、
秦、汉、唐的重大遗址”的战略布局,确立了“保存、保护、复原、改建与新建开
发密切结合,把城市的各项建设与古城的传统特色和自然特色密切结合”的规划原
则a。从此,拉开了西安市南大街全面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序幕。
20世纪80年代初,在西安南大街建成了以豪华商店如西安百货大厦、古都大
厦为代表的一系列建筑。希望能够用24m的建筑限高,并通过外廊、坡屋檐、甚至
“龙头”等传统建筑符号,从建筑形式上与钟楼和南门取得协调,从而达到保护古城风貌的目的。但事与愿违,此次改造却使得钟楼和南门在新旧建筑的对比中失去
了原有的宏伟体量。这种非唐非明的建筑风格,既无益于“显示唐城的宏大规模”,
又无益于“保护明城的完整格局”,也与现代城市的发展格格不入。
20世纪80年代末,在吸取第一次改造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南大街又建成了以
建行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建筑。希望能使钟楼和南门在新的对比中得到突出,也使建
筑中单体本身能够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虽然就“建行”单体设计而言,其造型
简洁明快,无可厚非,然而,却难以融入原有的建筑格局,更无法改变钟楼和南门
的尴尬处境。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欧
陆风”在全国的蔓延,以中大国际为代
表的、具有典型欧陆风格的建筑开始在
南大街出现。至此,南大街在先后3次
不同的设计思潮影响下,造就了3种不
同的建筑风格,但同时,钟楼在古制都
市中形成的制高点地位,却在一次次的
改造中悄然退化(图5.8 ) o‘ 昔日,南北与东西双向轴线贯穿于
西安古城,并在钟楼形成交汇。在构成西安城市空间序列主轴线的南北轴上,主要建筑物跌宕起伏,最终以钟楼作为标志
体形成高潮。今天,西安市的南北主轴依然存在,钟楼也依然是双向轴线的交汇点。
但是,南大街整齐划一的建筑高度,却大大削弱了主轴线上的空间层次:新建建筑
的庞大体量,也使钟楼难以继续成为西安城市空间序列的高潮点。 由此可见,南大街的发展现状对钟楼(以及南门)形成的“建设性破坏”2,主
要是由于在南大街的改造过程中,仅注重以建筑的表面形式与钟楼(以及南门)取
得协调,而忽略了其外部空间环境的整体构成。正是由于南大街对钟楼外部空间环
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使钟楼难以再现昔日的辉煌,同时南大街也失去了原有的空间
秩序。 南大街长仅800米,作为以购物为主的商业街,应该算是轴线方向尺度宜人。但是
对于其60米的宽度,两侧的人行道不过十多米,其余很大一部分是被机动车道占用了,
并且车流量过大,导致街道两侧的交流大大降低,步行可达性很差,这就大大的降低了两
侧商场的联系紧密程度,而且很明显的对购物环境造成了影响。室外的广告和标志牌
的设置没有精心设计,管理不规范,有些严重的破坏了建筑立面的完整性,影响了街景的
美观。 南大街建筑的建设年代全部在八}一年代到九}一年代这个时间段上,基本属于同一时期,相
对十北大街来说南大街的建筑风格变化较少,古城保护的矛盾也表现得比较集中,这里将它们
分为两类进行评价。第一类建筑的建设全部在八十年代完成,南大街多数建筑属于这一类,它
们是在八十年代那个时期人们古城保护以及对于历史街道改造的思想影响之下进行的:“建筑物采用中国建筑中
的‘回廊,以及民
居的‘出挑’和‘骑
楼,,使其既在低
书裂野范围内运用传
统的民族形式,又
能争取空间并起到
遮阳、挡雨的功能
作用。……实施方
案确定以不超过钟
楼、南城楼二层檐口高度22米为基木高度,街道中部稍有起伏,力求在统一中求变化参差错落、剖氏有致。(图5.2 )……实施方案中确定南门广一场为绿化广场,面积为150 X 250米,建筑沿南北轴线对称布
局。从唐华塔至省博物馆,保持明、清建筑风格。”又可以说这类建筑的表皮状况表达了八十年
代初和八十年代中期当时的古城风貌保护思想,具体来说就是在建筑的设计中吸取传统建筑的
符号,例如坡屋顶的应用;运用传统建筑的外部组合手法,例如南大街建筑二层以下沿街设置
连续柱廊;局部地段建筑沿用明清风格(图5.3 )。从这一组建筑中可以看到这些手法都确实的
得到了应用,同时这些措施的采用使得这类建筑表皮在色彩、材料以及轮廓等一系列特征上相
对统一。这些现象表明八卜年代古城保护思想具有比较明确的思路,甚至比今大更为清晰。
相对来说,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南大街新建设的建筑贝日表现得风格迥异。这一时期的建设缺
乏明确的指导思想,现代主义风格以及所谓的“嘟各风”建筑相继登场,各行其是(图5.4 ),
这些建筑或者采用极其简洁的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