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面授课资料(调整格式与思路后).docx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面授课资料(调整格式与思路后).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内部密训资料模块一 教育基础教育与教育学基础补充:教育的定义(广义、侠义) 教育的三种基本形态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教育概述1、教育本质:社会性、目的性、育人性,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功能(会辨别)(个体、社会、正向、负向、显性、隐性)3、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完整的体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式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或矛盾。在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的客体;在学习活动中,受教育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有共同的活动教育对象,即教育内容。他们有共同的活动目的,即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的起源(神话、生物、心理、劳动、生活)(选择题)教育的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的教育的主要特征:同一性,原始性,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重点,选择题)3、现代社会的教育(1)资本主义教育(2)社会主义教育(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孔子、《学记》、墨家、道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2、独立形态阶段:培根、夸美纽斯、卢梭、康德、洛克、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杜威3、多样化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4、理论深化阶段: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苏霍姆林斯基、布卢姆、保罗朗格朗、巴班斯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1、经济(或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3)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内容(4)经济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手段(3)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受教育的程度(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通过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通过教育,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4)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教育与精神文化的关系(以前出过简答题,现在常考选择题)1、相互依存、互相制约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与教育(选择题)1、顺序性:从出生到成人,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育者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2、阶段性:个体身心的发展是连续的,但又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呈现出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针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内容方法,不能“一刀切”。3、差异性:人的发展的差异性是指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教育者一定要尊重和理解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的成长。4、不均衡性: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不均衡发展,不同方面的不均衡发展。对教育的启示是关键期教学。5、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来得到部分的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对教育的启示是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教育目的(重点!!!!!!!!)教育目的概述1、含义(广义、狭义)2、层次结构: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3、作用:导向、激励、评价。4、确立依据:特定社会的发展要求、个体发展需求、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教育目的主要理论 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包括: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 1、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本性需要,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个人的本性得到完善发展,促进个人自我实现,其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罗斯福、福禄贝尔、洛克、裴斯泰洛齐。 2、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文档评论(0)

70后老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