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016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016ppt

  愚公为方便出行要移开太行、王屋二山,全家使用榔头、箕畚等工具,经数代人的努力终将二山移走。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 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 极投身社会实践。 〖原理内容〗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 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 的认识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2(2011高考福建卷3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 (1)漫画中农夫的观点是正确的。(1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3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经验和才能归根结底是从实践中来,只有坚持实践的观点,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增长才干。(3分) (2)漫画中的老者的观点是错误的。(1分)这种观点把“学”与“干”割裂开来,认为认识决定实践,是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3分)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了学游泳,就得下水 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区分认识的来源,途径? 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参加实践,这就是直接经验; 二是就是读书学习,这就是间接经验。 人类认识的来源则是实践,而且也是唯一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通过学习知识或从别人那里获得 通过实践获得 实践是认识唯一来源 认识途径 注意: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 —— 通过实践获得 如何理解: 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 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 (可以获取间接经验) 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 (可以获取直接经验) 启示 读书与实践相结合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 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明?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 产生新问题和新要求 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改造着人的主观世界 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推动着人们去探索研究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 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说明实践对认识起到什么作用? 走进科学 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 失败是成功之母 名言示例: 练习: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        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 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强调通过实践产生认识(来源),前提是还没有这种认识。后者指推动认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是实践。前提是已经有这种认识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如何区分? 黄鼠狼偷鸡 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

文档评论(0)

6952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