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概览.ppt

各县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概览.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县域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方法 主要内容 一、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意义 二、技术路线、方法及内容 三、求算主要施肥参数 四、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五、制定农作物施肥推荐方案 六、几点体会与建议 1 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意义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是指所有与作物施肥量、施肥方法、施肥时期有关的体现作物需肥特性、土壤供肥特性、肥料营养特性的各类技术参数及指标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施肥参数指标(如肥料利用率、相对产量等)、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作物施肥推荐方案三项内容,这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利用施肥参数,通过相关性分析,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再利用施肥参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施肥情况调查以及专家经验,同样通过相关性分析,对农作物进行施肥推荐。 建立县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是项目实施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指导县域农作物科学施肥的技术支撑。 20世纪80年代,我省开展了第二次土壤普查,摸清了全省土壤的理化性状,建立了主要土壤类型的养分丰缺指标,是近30年来指导全省农作物施肥的主要科学依据。 20多年来,我省农作物种植结构、耕作制度、肥料类型及肥料结构、农民施肥方式与施肥习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土壤监测结果表明,耕地土壤肥力水平及养分状况也有很大变化,原来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已不能适应当前农业生产需要,重新建立和完善县域施肥指标体系是当前农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2 技术路线、方法及内容 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技术路线是在进行大量田间试验和化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作物、土壤、肥料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及施肥参数和指标的确定。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测算施肥参数;二是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三是制定农作物施肥推荐方案。建立县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建议以土壤亚类为单元,分作物建立施肥体系比较合适。 3 主要施肥参数 作物在其生育周期中,形成一定的经济产量所需要从介质中吸收各种养分的数量称为养分系数,养分系数因作物种类、品种、产量水平、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肥料种类而变化。通过对正常成熟的农作物全株(包括籽实、茎叶)养分的分析,测定各种作物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养分系数)=生物学产量×植株养分含量÷经济产量÷100 或=(籽实产量×籽实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养分含量)/(籽实产量/100) 可以根据田间肥效试验中的小区产量及籽实及茎叶养分含量进行求算。 作物经济系数,也叫收获指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学产量之比。经济系数因作物种类、品种、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而不同。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学产量 或=籽实产量/(籽实产量+茎叶产量) 基础地力产量(kg/亩)=空白区产量(不施有机肥也不施化肥)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是指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占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的比率。可以根据“3414”试验中的缺素区相关测定值进行计算求得。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缺素区作物地上部分吸收该元素量(kg/亩)/(该元素土壤测定值(mg/kg)×0.15) 常数0.15是将耕层土壤(0~20厘米表土)中含有的养分量,由以mg/kg为单位换算为以kg/亩为单位表示的换算系数(叫土壤养分换算系数)。 土壤供肥量可以通过测定基础产量、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两种方法估算: 1、通过基础产量估算:用不施肥区作物所吸收的养分量作为土壤供肥量。 土壤供肥量(kg/亩)=(无肥区作物产量/100)×100kg产量所需养分量(kg) 2、通过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估算: 土壤供肥量(kg/亩)=土壤测试值×0.15×有效养分校正系数; 1、无肥区相对产量通常叫做依存率,其计算公式为: 依存率=无肥区作物产量/完全肥区作物产量×100% 2、缺素区相对产量计算公式为: 缺素区相对产量=缺素区作物产量/完全肥区作物产量×100% 肥料增产效率(%)=(全肥区产量-缺素区产量)/(全肥区施肥量-缺素区施肥量) 一般利用施肥区前3年作物平均单产和年递增率为基础确定目标产量。通常粮食作物的年递增率为5%-10%、蔬菜果树为10%-20%为宜。 目标产量=(1+年递增率)×前3年作物平均单产 影响肥料利用率的因素 施肥数量因素 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因素 产量水平、土壤肥力水平、肥料品种、施肥方法、养分配比、作物品种、其他管理措施等。 肥料利用率的测算方法 差值法 同位素标记法 4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建立 当某种作物在某一土壤亚类的“3414”试验达到20个以上时,可按以下步骤建立这一作物在这一土壤亚类的养分丰缺指标: 第一步:收集同一作物在同一土壤亚类不同肥力水平20个以上的田间肥效试验数据; 第二步:计算相对产量,并建立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测试值的对照表; 第三步:利用计算机的Excel软件,绘出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与作物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