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员培训程序.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③潮汐成因的交错层理 羽状交错层理:涨潮流形成的前积层与退潮流形成的前积层交互而成,在剖面上层系互相叠置,相邻层系的细层倾向正好相反,呈羽毛状或人字状,层系间常夹有薄的水平层。常出现在潮间带的下部及潮汐通道中。 潮汐层理:包括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及波状层理,主要出现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 脉状层理:是波谷及部分波脊上含有泥质条纹的沙纹层理。和涨潮流和退潮流的活动期,形成砂质沙纹,而泥质保持悬浮状态;在憩水期,悬浮泥质沉降覆盖在沙纹上,当下一个潮汐流的活动期开始时,波脊上的泥被削去,而波谷中的泥被新的沙纹覆盖而保存,最终形成脉状层理。 透镜状层理:特征是在泥基质中夹有砂质透镜体,其形成条件与脉状层理相反,是在潮汐水流或波浪作用较弱,并且砂的供应不足,泥质比砂质的沉积和保存均有利的条件下形成的。 波状层理:是上述两种类型的过渡型。 三种层理常相互伴生,主要出现在潮间坪及潮上坪沉积环境中。在三角洲前缘、浅水陆棚、河流的洪泛沉积中,存在形成这些层理相似的水动力条件时,也可出现。 ④风成交错层理 风的吹扬作用可形成风砂流,风砂流的流动造成床沙形体的迁移,从而形成风成交错层理。主要出现在沙漠沉积环境及海滩上的风成沙丘带。 二、层面构造 当岩层沿层面分开时,在层面上可出现各种构造和铸模,有的保存在岩层顶面上,如波痕、干裂纹等;有的在岩层底面上,如沟模、槽模等。 1、波痕 是非粘性的砂质沉积物层面上特有的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在砾岩和泥岩中见不到。是保留在层面上的床沙形成痕迹。分为流水波痕、浪成波痕、风成波痕等。 2、原生流水线理或剥离线理构造 常出现在具平行层理的薄层砂岩中,沿层面剥开,出现大致平行的非常微弱的线状沟或脊,常代表水流方向。它是由砂粒在平坦床沙上作连续滚动留下的痕迹,常与平行层理共生。 3、底层面构造-底模 常出现在泥质岩的上覆砂岩的底层面上,是砂质物充填于泥质物层面上的凹槽或凹坑内,在砂岩底层面上铸成凸起的印模。分为槽模、刻蚀模、印模等。 三、化学成因的构造 在成岩后生阶段通过化学溶解和沉淀作用所形成的次生构造主要有结核、缝合线、叠锥等。 1、结核 结核是岩石中自生矿物的集合体,在成分、结构、颜色等与围岩显著不同,常呈球状、椭球状及不规则团块状,主要出现在泥质岩、粉砂岩、碳酸盐岩及煤系地层中,可孤立或串珠状出现。 结核按形成阶段可分为同生结核、成岩结核和后生结核。 结核按成分分为钙质结核、硅质结核、黄铁矿结核、菱铁矿结核、锰质结核等。 2、缝合线 缝合线最常见于碳酸盐岩中,也可见于砂岩、硅质岩和盐岩中,其特征是垂直层面的切面上有呈头盖骨接缝样子的锯齿状裂缝。其成因可用压溶说解释:缝合线是在沉积物或岩石遭受到压力后,发生不均匀溶解而形成的,其形成时期可以是多期的:成岩的、后生的、表生的等。可用于划分和对比地层、找层面产状(水平缝合线总方向与层面平行)、了解岩石存在环境。 四、生物成因的构造 由于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特征,而在沉积物中形成的构造称生物成因构造,包括生物生长构造和生物遗迹构造。 1、生物生长构造-叠层构造 是由蓝绿藻细胞分泌粘液质陷捕和粘结沉积结点而成,由富藻比方 层和富屑纹层组成。叠层藻形态变化多样,明显受环境因素控制。基本形态有层状、波状、柱状和锥状。层状、波状叠层石形成于水动力条件弱而水浅的环境,多位于潮间带;柱状和锥状叠层石形成于水动力条件较强的环境,多位于潮间带下部或潮下带。 2、生物遗迹构造 是指保存在沉积物层面上及层内的生物活动痕迹,按形态及行为方式分为五类: (1)停息迹构造:由活动的生物暂时停息在沉积物表面上形成的浅坑,坑的形态与生物的腹面形态一致,凹凸相反,如星形迹。 (2)爬行迹构造:活动生物在沉积物表面移动时形成的轨迹,有足迹和移迹。 (3)居住迹构造:主要是底栖觅食生物为避免水流的冲刷及食肉动物的袭击,为了食悬浮物而挖掘的一和管状居住穴,具方向性和形态特征。如针管迹等。 (4)觅食迹构造:由固着底栖觅食动物向沉积物内部进行挖掘形成的通道,包括分枝状和辐射状,如螺旋潜迹等。 (5)啮食迹构造:通常为食泥生物在沉积物表面吞食有机物时造成有方向性、不分枝、作规则的旋卷弯曲的移动,如类沙蚕迹等。 生物遗迹均为原地形成并随沉积物固结成岩而保存下来,不会再被搬运转移,是判别沉积环境的良好标志。 第四节 陆源碎屑岩 陆源碎屑岩是指由母岩经物理风化所形成的碎屑物质,经机械搬运和沉积,并进一步压实和胶结而形成的沉积岩类。 碎屑岩包括四种基本组成部分,即碎屑颗粒、杂基、胶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