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钢2号高炉布料模式生产实践
新钢2号高炉布料模式探讨
王宫祥 张志荣
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新钢2号高炉布料模式探讨
王宫祥 张志荣
(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 对新钢2号高炉无料钟炉顶布料模式进行了总结。2号高炉在生产中不断探索、总结,找到了合理布料模式,炉况长期稳定顺行,指标不断改善。
关键词 高炉 无料钟炉顶 布料模式
1 引言
新钢2号高炉(350m3)于2004年4月9日点火投产,其采用的PW紧凑型串罐式无料钟炉顶,在新钢300m3级高炉是首例。为了开炉后充分发挥无料钟炉顶的技术装备优势,在开炉前到兄弟高炉考察学习,开炉过程中实测了料流轨迹、节流阀开度,开炉后进行了大量大胆的探索与实践,找到了适合2号高炉炉型和原燃料条件的基本布料模式即↓OO↓。在此布料模式基础上,2005年6月份以来,在原燃料质量不断恶化条件下,取得了生产指标和经济效益改善的综合效果,见表1。
表1 2号高炉开炉以来主要生产指标
风量m3/min 利用系数t/(m3.d) 焦比kg/t 煤比kg/t 风温℃ 一级品率% 顶压MPa [Si]% CO2% 入炉品位% 2004年 1110 3.357 458 73 983 37.31 0.070 0.62 16.60 57.15 2005年 1219 3.754 467 102 1022 41.63 0.096 0.56 17.55 56.32 2006年1月 1292 4.020 454 91 1065 71.55 0.104 0.57 17.63 56.92 2月 1269 3.823 446 91 1042 88.90 0.100 0.56 17.75 55.95 3月 1277 3.942 460 89 1056 90.97 0.101 0.58 17.72 56.04 4月 1282 3.976 467 87 1050 82.61 0.100 0.60 18.02 57.45 5月 1298 4.127 458 91 1080 83.64 0.103 0.59 18.06 57.86 6月 1286 4.000 444 99 1057 84.02 0.104 0.63 18.12 57.47 7月 1291 4.109 451 84 1052 88.55 0.104 0.61 18.45 57.92 2 布料模式的调整及形成过程
每座高炉都有一个相对稳定、合理的布料模式,一个稳定、合理的布料模式是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也是一种新的冶炼理念的形成。对无料钟高炉而言,合理布料模式是指矿石在炉喉径向焦炭平台上的合理分布,即找到适宜的аc、аo、Δа及其相互关系,引导煤气流合理分布,促进炉况顺行和煤气利用不断改善。2号高炉合理布料模式的探索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2.1 以↓↓为主的单环布料阶段
从2004年4月开炉到6月份,原燃料条件较好,焦炭以厂焦为主,但由于设备处于磨合期,故障多,高炉慢风、休风、低料线多,因此,高炉操作选择6.0~9.0t的小矿批,模拟双钟形式的↓↓单环布料,发展边缘气流以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和易恢复炉况。此间炉况顺行较差、负荷轻、煤气利用差。
2.2 以↓↓为主的双环布料阶段
从2004年7月起到2005年2月,随着整个高炉系统运行趋于稳定,特别是7、8、9月份全用厂焦,为布料探索创造了有利机会。但同时发现,由于料车设计缺陷,矿批只能是9.0和13.5两种,而13.5t由于上料太慢始终没采用。因此,高炉操作选择了9.0t矿批,γc=35o,γo =28o,布料模式由↓↓→↓↓→↓↓,Δа=0o。炉子小塌料多,从炉顶成像、炉衬温度等综合判断,中心气流太强而边缘气流不足,本想进一步增大角差向正移动,但炉况发展又迫使不得不让边缘抑制中心,角差由0o→-0.5o→-0.75o,相应布料模式为↓↓,炉衬温度下降才止住,塌料减少,此后一段时期炉况稳定顺行较好。到了10月底,焦炭全用外购焦后,其强度差、透气、透液性差,中心主导气流被抑制,炉况一时小管道,塌料频繁,不接受风量、风温,炉缸出现堆积现象,该布料模式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原燃料,必须寻找新的布料模式实现突破。
2.3 以↓↓为主的焦炭多环布料模式
从2005年3月至5月,在炉况不太好而原燃料条件又无法改善条件下,全炉技术人员经过讨论分析,还是从焦炭布料模式上寻找突破。在矿批、γc、γo等条件不变,在原基础上,将аc外推1o,内环加一环,并另增加一个中间焦炭平台,同时,焦炭布料起点由内向外改为由外向内进行,形成模式。此次调整,目的在于内引外推,内引即向中心引导、引透气流,外推即稳定边缘气流,增加中心焦炭带以建立均匀稳定更加宽广的焦炭平台,在此基础上寻找建立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三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及IDTFT.doc
- 数字图像(实验四).doc
- 数字图像处理词汇.doc
-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图像复原实验.doc
- 数字图像第四章作业解答.docx
-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5基于滤波的图像复原.doc
-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报告题目.docx
- 数字图像处理网教作业.doc
- 数字滤波器处理语音信号.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习题_3第三章集成逻辑门.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