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缝洞型碳酸岩油藏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缝洞型碳酸岩油藏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 引言 据统计,全球50% 以上的油藏为碳酸盐岩油藏。其储集空间以孔、洞、缝为主, 其中大型洞穴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 裂缝既是主要的储集空间, 也是主要的连通通道。塔河碳酸盐岩油藏属于该类油藏。目前, 流动单元研究在砂岩油藏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但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来说, 由于成岩后生作用、构造断裂作用、溶蚀作用等多种因素对储集空间的综合影响, 使砂岩油藏的流动单元研究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因此, 针对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地质特征, 论证了该区碳酸盐岩储层渗流屏障的存在及其类型, 探索性提出区别于砂岩油藏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动单元的综合研究方法, 包括油藏压力趋势分析法和流体性质分析法等, 并综合缝洞型储层的发育特征初步划分了该区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流动单元。 1 流动单元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 1.1 流动单元概念 流动单元概念由C. L. Hearn 等于1984 年首先提出, 认为流动单元是纵横向上连续的、具有相似的孔渗性质和层理特征的储集带。Barr等和Amaefule 等都以水力单元为基础定义了流动单元,认为流动单元是给定岩体中水力系数相似的层段。裘怿楠提出流动单元是储集层的非均质性隔挡及窜流旁通条件,使注入水沿地质结构引起的一定途径驱油,并自然形成的流体流动通道。穆龙新认为流动单元是指一个油砂体及其内部因受边界限制、不连续薄隔挡层、各种沉积微界面、小断层及渗透率差异等造成的渗流特征相同、水淹特征一致的储层单元。焦养泉(1998)认为流动单元是指沉积体系内部按地下水动力条件进一步划分的建筑块体。李阳等认为流动单元一般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岩性或物性隔挡层为边界,内部具有相似岩石物理特征和流体渗流能力、空间上连续分布的储集体,对于内部无隔挡层的韵律性储集层视为流动单元的复合体。 1.2 流动单元的主要研究内容 流动单元研究是以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层序地层学、油层物理以及渗流力学等学科的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油田静态和动态资料,以流动单元这一特殊储集体的非均质性特征和渗流特征为主线,对地下油气藏进行综合的研究和评价。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和油藏工程等资料,研究流动单元的几何形态、非均质性特征、渗流特征等,建立流动单元模型,研究油田开发过程中不同流动单元的动态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从而为油田的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提供坚实的地质基础。 2 缝洞型碳酸盐岩流动单元(缝洞单元)的概念 依据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特点, 将“流动单元”定义为: 周围被相对致密的隔挡层遮挡, 由裂缝网络相互串通、由溶孔、溶洞组合而成的多个孤立或孔隙连通的流体流动单元。每个单元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压力系统或相对一致的压力变化规律以及相似的流体性质, 在生产中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流体运动单元和油气开采的基本单位。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的储渗空间形态多样、大小悬殊、分布不均, 主要受岩石结构构造、成岩后生作用、构造断裂作用、溶蚀作用等对储集空间的综合影响。从储集空间的尺度来讲, 缝、洞、孔多种类型变化范围大, 多数小于3%; 孔隙形态有溶洞、缝状、片状等; 具有不规则顺缝、顺层、溶蚀带等分布特征。 从该油藏上小岩样分析结果可见, 致密碳酸盐岩基质(指岩石中溶蚀孔、洞、缝以外的基块部分)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晶间孔(重结晶、白云化)等为主, 但都发育程度低, 孔隙度均小于2% (有效孔隙度下限) 、只有1%的样品基质渗透率大于1 ×10- 3μm2 (有效厚度渗透率下限) 、基质压汞饱和度中值半径均小于0105μm (有效厚度压汞饱和度中值半径下限) , 故致密碳酸盐岩基质不具有储渗意义,只能作为储集体(或储层) 的封堵体(或隔层、夹层) 分隔和遮挡各类储集空间, 其空间分布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测井、岩心资料证实, 受后期构造运动影响, 岩溶缝洞储集体中的溶蚀孔、洞以及裂缝充填现象比较严重, 包括砂、泥质等机械充填和方解石、硅质等化学充填, 它们的存在堵塞了流体流动的渗流通道, 形成了缝洞储集体内的渗流屏障, 加剧了油藏内流体的分隔性和非均质性。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宏观分布, 人们习惯用“缝洞系统”等术语来描述从各类静态资料(例如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 所获得的储集体的分布和井间连通性。依据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特点, “流动单元”是指周围被相对致密的隔挡层(体) 遮挡, 由裂缝网络相互串通、由溶孔、溶洞组合而成的多个孤立或孔隙连通的流体流动(水动力流动) 单元。每个单元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压力系统或相对一致的压力变化规律(压力连通关系)以及相似的流体性质, 在生产中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流体运动单元和油气开采的基本单位。流动单元的概念强调了缝洞储集体内流体的连续性, 与地质研究的地层对比和地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iqshi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