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ure1中国翻译理论概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著名翻译家与翻译 思想和理论 13英语本英语笔译1 吴叔尉 中国翻译史 第一阶段:佛经翻译阶段。 第二阶段: 明代万历年间至清代“新学”时期。 第三阶段:“五四”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第四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第五阶段: 1976年至今 中国翻译史第一阶段的翻译名家 安世高(公元148年) 安息人(波斯人)共译经30余部。译风古直生硬,诘屈费解,属 直译。 支娄迦谶 月氏国人,来中国译了十多部经。他和弟子支亮及支亮的弟子支谦号称三支。在当时佛教翻译界享有盛誉。 鸠摩罗什 天竺(印度人)批判地考证了以往的翻译,一改过去的古直风格, 提倡意译并署名经典。期间意译的经典有《金刚经》、《法华经》、《维摩经》、《中观经》、《十二门论》和《百论》等300余卷。奠定了我国文学翻译的基础。 真谛 印度人,在南北朝时代,应梁武帝之聘,来中国译了49 部经,其中最值称道的是《摄大乘论》, 对我国佛教思想影响很大。 玄奘 曾于唐太宗贞观2年(公元628年)去印度求经,17年后带回57部佛经。并将75部 译为汉文。更重要的是他首次进行汉译外的尝试,把老子的部分著作译为梵文。成为汉以外的鼻祖。在理论上,他提倡“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深远。 玄奘、鸠摩罗什和真谛一直被视为我国佛教学三大翻译家。 第二阶段的翻译名家 徐光启 中国明末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通天文、历算,习火器。入天主教,与意大利人利玛窦研讨学问,并一起翻译了《几何原本》。 笔记有《畏庐漫录》、《畏庐笔记》、《畏庐琐记》、《技击余闻》等,传奇有《蜀鹃啼》、《合浦珠》、《天妃庙》等。还有古文研究著作《韩柳文研究法》、《春觉斋论文》以及《左孟庄骚精华录》、《左传撷华》等。 由于他不懂外语,他与人合作以口述笔记的形式翻译了160部文学作品其中《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Uncle Tom‘s Cabin)、和《王子复仇记》(Hamlet)。他的译作文笔流畅,但删减遗漏之处甚多。 要注重翻译的目的和功能。 第三阶段的翻译名家 这一时期的题材开始涉及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共产党宣言》的译文也发表在这一时期。译语形式上用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readability),拓宽了译文的接受范围。 鲁迅曾译过俄国和苏联的优秀作品《毁灭》、《死魂灵》。提倡翻译要“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丰姿”。这与今天翻译界普遍认可的“忠实、通顺”(faithfulness, smoothness)实质上是一致的。鲁迅倾向于直译,特别是针对当时“牛头不对马嘴”、“削鼻剜眼”的胡译、乱译,以及“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的主张,他提出了“宁信而不顺” 的原则。 瞿秋白(1899-1935) “不漏不溢,必清必明” 《苦力的翻译》批评当时“顺译” “难道翻译不能够又顺又不错吗?” 翻译外国革命文学作品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必须“非常忠实”,甚至“应当估量每一个字眼”。 翻译应当帮助创造出“新的中国现代言语”。(批评中国语言“手势语”“姿势语”的原始) 批评严复、赵景深、鲁迅的翻译理论,而主张以“中国人口头上可以讲得出来”作为标准。 钱钟书对翻译问题的研究虽然失之零散却十分严肃,而且是全方位的。他早在1934年就明确使用过“翻译学”和“艺术化的翻译 ”(translation as an art)两个术语;《林纾的翻译》一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钱钟书的翻译观;另有大量见地独到的有关翻译的片断论述,散见于《管锥编》、《谈艺录》等著述中。 Focus on the translator’s smooth and idiomatic Chinese version for the sake of the Chinese reader. 美学观――“神”与“形”的和谐 (1 “重神似不重形似”。“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2 “神”与“形”的和谐源于译者的再创造 (3)“神似”与“形似”和谐体现中西美学之精髓。 Emphasizing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flavor of the original. 第四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其主要特点: 1: 翻译工作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组织性和系统性代替了昔日枪译、乱译的现象,减少了不必要的劳动; 2:翻译由外译汉单向性翻译变成汉外兼顾的双向型翻译; 3:翻译标准日趋统一。翻译研究方面基本围绕直译和意译等传统性问题,没有突破信、达、雅的约束,更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翻译理论体系。 第五阶段 翻译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高,题材进一步

文档评论(0)

99444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