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病虫害图谱
小麦病虫害图谱技术部2016年8月18日简介1.小麦白粉病2.小麦锈病3.小麦叶枯病4.小麦赤霉病5.小麦黑穗病6.小麦纹枯病7.小麦根腐病8.小麦胞囊线虫病一小麦病害图谱二小麦虫害图谱1.小麦吸浆虫2.小麦蚜虫3.小麦麦蜘蛛4.小麦叶蜂小麦病害—1.小麦白粉病 由子囊菌亚门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 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田间发病状2.小麦锈病 有三种类型,俗语说:“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 条锈病:由担子菌亚门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 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疱,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条锈病-田间发病状叶锈病-田间发病状秆锈病-田间发病状 叶锈病:担子菌亚门小麦隐匿柄锈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产生疱疹状病斑,也侵害叶鞘,但很少侵害茎秆或穗部。发病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橙褐色,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 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其有依麦秆纵向排列的趋向。 秆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禾柄锈菌(小麦变种)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全成大斑,孢子椎周围表皮撒裂翻起,夏孢子可穿透叶片。后期病部长出黑色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疱状的冬孢子堆。3.小麦叶枯病 真菌性病害。引起小麦叶枯病的病原菌有10余种,其中重要的有由雪腐镰孢菌引起的雪腐叶枯,小麦德氏霉菌引起的黄斑叶枯,小麦壳针孢菌引起的交孢叶枯,交链孢菌引起的交孢叶枯等。由于病原菌种类不同,表现症状也各不相同,差异十分明显。 ①、雪霉叶枯(又称雪腐叶枯) 叶上病斑较大,暗绿色,水浸状,近圆形或椭圆形,发生在叶片边缘的多为半圆形。病斑中央黄白色,常有不明显的轮纹和粉色霉层,即病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气候潮湿或早上露水末干时病斑边缘常生出白色呈辐射状菌丝层。后期病叶枯死。在穗上引起小穗轴变褐色腐烂,形成赤霉病。 ②、黄斑叶枯 叶上病斑大小次于雪腐叶枯病,黄褐色,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中部黑褐色,上有不明显同心轮纹和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边缘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愈合,叶片枯死。 ③、壳针孢叶枯 又称小麦斑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也为害茎部和穗部。为害时期以拔节至抽穗期为甚。叶片发病由下向上扩展,感病叶片初在叶脉间出现淡绿至黄色纺锤形病斑,后扩展连片形成褐白色大斑,上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 有时病斑为黄色条纹状,叶脉色泽黄绿色,形似黄矮病,但其条纹边缘为波浪形,并贯通全叶,严重时黄色部分变为枯白色,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有时病叶仅叶尖发病干枯,有时病叶很快变黄,下垂。病斑有时从叶鞘向茎秆扩展,并侵染穗部颖壳,使之变得干枯。 ④、交孢叶枯 叶上病斑小型、卵圆形、梭形、不规则形,初期淡黄色,后变黄褐色。气候潮湿时病斑上生浓厚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愈合后,叶片枯死。4.赤霉病 病菌无性态属半知菌亚门禾谷镰刀菌,有性态属子囊菌亚门赤霉属玉蜀黍赤霉菌,为真菌性病害。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苗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瘿,重者死亡。 穗腐:小麦扬花时,初在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后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黑色小颗粒。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层。 茎基腐: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至全株枯死。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1、2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赤霉病-田间发病状5、小麦黑穗病 小麦黑穗病包括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在世界各国麦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华中和西南各省。 散黑穗病:由担子菌亚门裸黑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穗部。病穗比健穗抽穗早,初抽出时病穗外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