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之本链接(说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言运用之本链接(说课稿)

二轮复习:语言运用之课本链接 蕲春县实验高中 陈淑兰 凌勐 一、说考纲 语言运用题考查学生的表达应用能力。语言运用与课本结合命题,就是结合教材内容来设置情境,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说考情 年份 题型 涉及的课本内容 2006 串联词 《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长亭送别》 2007 用单句简要概括人物形象 林冲 杜十娘 2008 点评表达效果 《药》景物描写 2009 仿写 马蒂尔德 水生 2010 扩展语句 《山居秋暝》 2011 颁奖词 蔺相如 刘和珍 2012 宣传语 《楚辞》 《史记》 写对偶句 《林黛玉进贾府》(宝黛初会) 2013 比较台词 《雷雨》 2014 仿写 优美汉字 写赠言 《论语》 2006-2014年湖北高考与课本相关的语言运用题统计表 观察小结: A、语言运用题型灵活多变 B、语用题与教材结合点多变 C、课本链接的语用题综合性强 D、题目涉及的课本内容有章可循 (1)鉴赏阅读 (课文中人物、课文内容、课文出处) (2)梳理探究 (3)名著导读 三、说备考策略 (一) 研究教材 必修教材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A 、鉴赏阅读 B 、表达交流 C 、梳理探究 D 、名著导读 (二)高考语言运用题可与课本的四个方面进行链接 A、与课本的鉴赏阅读部分链接 (1)课文的作者 (2)课文内容 (3)课文中的人物 (4)课文中的插图 (5)课文中富有内涵的专有名词 B、与课本的表达交流部分链接 关注口语交际专题(辩论、采访) C、与课本的梳理探究部分链接 (1)优美的汉字 (2)奇妙的对联 (3)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4)文化寻根(如节日文化) (5)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6)成语 (7)修辞 (8)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9)逻辑推理 (10)走近文学大师 (11)影视文化 D、与课本的名著导读部分链接 考纲规定的名著:《论语》《孟子》《呐喊》《红楼梦》《雷雨》《哈姆莱特》 (三)考题链接 考题链接(一) A、 链接“鉴赏阅读”——课文作者 1(成都外国语学校2015届3月月考)下面是高中教材中的重要作者,以杜甫为对象拟写了一句评语,请从所给的其他作者中选择一位,把他的名字写在横线上,然后以他为对象写一句评语,使其与杜甫的评语形成对仗。 鲁迅 毛泽东 沈从文 对象:杜甫 评语:万方多难化作笔底波澜,成就诗史诗圣? 对象:_______ 评语: 参考答案 鲁迅 千秋孤冷耸立胸中山岳,锤 炼赤胆忠心 毛泽东 一时俊彦崭露头角峥嵘,甘愿润雨润花 沈从文 千卷遗篇描绘湘西山水,尽显乡音乡情 2、墓志铭是中国古代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主要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卢梭的墓志铭是:“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请在下列人物中任选两人为其写一墓志铭。 陶渊明 李清照 列夫托尔斯泰 示例: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3、仿照下面一段话的句式及修辞手法,另外写一个高中课本中你所欣赏的文人。 (柳永)他婉约,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他多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他执著,“便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参考答案 (苏轼)他豪迈,唱“大江东去”;他狂放,“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多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4分。得分点:运用排比,诗人特点与其诗句相对应,诗句默写正确。) 提示: 与课文作者链接的考题,湖北卷还没有出过。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点,因为这与梳理探究部分的“走进文学大师”也有关联。答这类题关键要了解作者的人生际遇、人格品性及代表作品。 B、链接“鉴赏阅读”——课文内容 1、(黄冈市2015年高三3月调考)心理描写是小说的常用手法,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成功塑造人物形象。请从下面两个语段中任选一个,在A或 B 处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要求:符合上下文的语境,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60个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xianwh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