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仓区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态势调研报告.doc

陳仓区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态势调研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陳仓区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态势调研报告

宝鸡市陈仓区 “十二五”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态势调研报告 --宝鸡市陈仓区农机推广站权勤、仝洁、陈广明 在人类漫长的农业发展中,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农业机械的发展,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别的必由之路。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随着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区对“十一五”农业机械的发展做了详尽的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客观的分析,同时对“十二五”农机装备结构进行预测分析,以求适应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发展需求。 一、“十一五”农机发展状况分析 (一)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逐步减少 我区十一五期间农村人口基本稳定,但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开始萎缩,凸显了农业机械的突出作用是高效率替代人力完成农业生产,保障人力无法完成或者无法规模完成的农艺技术得以实施。农业机械已经积极地推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从粮食生产中解放大批劳动力,并促使其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农民收入和农村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 (二)乡村从业人员中农机人员比例增大 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的趋势中,农机从业人员比例却在逐步扩大,从另一层面说明,随着农业机械的健康快速发展和使用,使农机户在农业生产中实现了双赢,既在短暂的农时季节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增加第二、三产业收入,又在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中获得良好的口碑,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也确切的说明农业机械的有效使用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富裕农民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粮食生产机械化仍是重中之重 我国国民经济虽然正向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保障粮食生产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在宝鸡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建设陈仓区规划的“六区”建设中仍不能缺少“特色农业大区”这一重要成分,由此也形成了陈仓区粮食生产基本稳定的格局。农业机械围绕粮食主导产业发展仍然不能忽视。因此我区拖拉机拥有量的逐年增加,收获机械的节节攀升,也正是适应粮食产业的生产需求。 (四)果、菜、油的发展稳中有升,机械需求在逐步扩大 由于陈仓区幅员辽阔,山川原并举,适宜种植的果菜油品种较多,且果菜油生产已经作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突破口。从实际调查数据显示,我区果菜油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已经成为除粮食之外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支撑点。尤其是大量眼光独到的城市业主开始返乡从事农业产业,其生产也向科技含量较高、产品附加值较高的方向发展,我区设施蔬菜大棚的集中涌现可见一斑。目前,我区拥有设施农业蔬菜大棚503座,其中“国人菌业”则以生产中高档食用菌类为主业,树立了其品牌,打向全国市场。因而提高果菜油生产效率、增加投入产出比的相应机械在我区开始出现并使用,如机械卷帘机、大棚王拖拉机、沼气燃烧灯、移动式植保机械、微耕机、水果分级机、花椒烘干机、简易保鲜储藏设备等,其中卷帘机已达611台。 (五)畜牧养殖业稳定发展,机械运用进一步普及 陈仓区是畜牧养殖大区,猪、牛、羊、鸡年存栏量一直在200至300万头(只)左右,从年终存栏量可见,畜产养殖趋于稳定,虽然在市场经济调节下,生产量出现波动,但其畜产机械需求却在逐步扩大。2005年至2010年之间,饲草料加工机械增加了2674台、畜产品采集机械增加了184台,且呈现规模养殖趋势,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达150个,其机械配套需求有多样化、科技化倾向。畜禽的繁育床、保育床、降温风机、固液分离机、清粪机及杀菌、消毒、疫病防治设备正在走入养殖户的视野。群众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已购买水帘降温设备10台,繁育、保育设备66台,更多的养殖户处于观望当中。 (六)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农机原值不断增加 五年间,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农机户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性能稳定、技术含量高、适用性强的机械倍受青睐。在不断淘汰更新中,我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的保有量逐年上升,尤其大中型拖拉机,增加了140.6%。农业机械总动力、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分别增加了29.4%、55.9%。农业机械原值、农村户均占有农机原值分别增加了45.6%、84.3%,农机经营总收入增加了48.1%,农业机械成为农户提高收入、甚至财产储备的一条新途径。 (七)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作业领域进一步拓宽 我区农机化综合水平由2006年的47.9%提高到2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