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特色题.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表达特色题

阅卷忠告 1.一定要注意是整体表现特色鉴赏还是局部表现特色鉴赏。因为它们首要的切入点是不同的。 2.有时分析表达技巧不单单是看所给文字本身,还要联系上文或下文才能准确判断。 3.分析时要把握两个结合。 一是与文章的中心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表达技巧,任何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 二是与语言相结合。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无论是评价主旨还是鉴赏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体会、把玩、涵咏。因此,答之前,须对所给材料反复品读。 例: * * * * * * * * * * * * * * * 现代文阅读 之表达特色 二甲中学语文组陈正浪 “鉴赏文章的表达特色”是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必考点,也是重点之一。 考点风向: 1、鉴赏角度分全篇和局部两种,值得注意的是,高考卷已由过去的对某些句子、某一段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转为对作品整篇的表达特色的鉴赏,即转为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2、在判断“表达特色”时,与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讲求角度单一、明了相比,它要求多角度切入,掌握多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 一:考点风向: 教学要求: 1、熟悉高考关于表达特色的考查题型; 2、分辨各种题型的答题要求; 3、通过学习明确答题思考方向; 4、规范答案。 考点解读: 江苏卷在“鉴赏表达特色”命题上的几个特点: ①鉴赏表达特色题是江苏卷散文阅读的必考点; ②命题角度有两点:一种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 即从某一句某一段的表达特色切入;一种是大处着眼, 大处设题,即考查全篇文章的艺术表达特色; ③鉴赏要求多角度切入,往往是修辞手法、表现手 法、表达方式等角度的同时切入分析,分析时既包括对表达技巧的辨识,又对其手法及表达效果的具 体解释; ④考查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重在常见常用的方法 技巧上。 二:高考真题探究12007江苏高考(集结号P186)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雷抒雁《麦天》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答案一:语段写收割机收麦的情景,把收割机进了麦田比作机船下了海,形象生动,画面鲜明。 答案二:语段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关中麦收的情景,画面鲜明,语言生动形象。 反思: 从做题情况来看,鉴赏表达特色题学生都能得分,但得分普遍不高,表明还存在一些问题: 1、判断不准。对修辞手法判断得好,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则判断不准。 2、不会多角度切入。拿到一道鉴赏题到底该从哪些角度切入、需要从哪些角度切入感到困惑。常常不论鉴赏的范围,统统都从修辞手法角度答。 3、答题不规范,层次不清晰,拘泥某一点说很多,甚至还有语句不通顺,术语中有别字,如“铺垫”写成“铺堑”,“拟人”写成“似人”。 高考真题探究: 2007江苏高考P186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雷抒雁《麦天》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参考答案: 语段选取了收割机、麦茬、草香等麦天代表性事物。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麦收情景,写出了麦收时节热烈而欢快的场面。画面色彩鲜明,语言上拟声词和叠词的使用使表达生动而富有韵味。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答案1: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高考真题探究2 溜索 (阿城) 2010江苏高考(集结号p192) 【答案2】 ①作者运用了烘托的手法,通过我远眺感觉怒江“深远似涓涓细流”、俯瞰江底“蓦地心中一颤”烘托出峡谷的险峻气势。 ②作者描写怒江峡谷的险峻时,非常注意变换角度,将“我”的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多角度展示峡谷壁顶孤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