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科室神经中心外科病区.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报送科室神经中心外科病区

报送科室:神经中心外科病区 图书馆推荐最新文献信息: 2016年10月24日 共66篇 1、儿童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手术治疗目的 探讨儿童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TCS)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45例儿童脂肪瘤型T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表现将245例患者分为四种类型:背侧型、尾侧型、混杂型以及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全部病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采用脊柱裂神经功能量表(SBNS)评估手术疗效.随访时间为6~60个月.结果 245例脂肪瘤型TCS患儿的术后总有效率为76.0%.各型脂肪瘤型TCS中,背侧型疗效最佳,然后依次为尾侧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和混杂型.全切除(近全切除)组较大部切除组效果更佳.结论 脂肪瘤型TCS确诊后行早期手术治疗可防止或减轻患儿生长发育后出现的大小便和双下肢功能障碍.手术应力争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脂肪瘤,获得脊髓和马尾神经的完全松解,以达到良好的疗效.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为脂肪瘤的类型、手术时机、术前症状、神经松解是否彻底和再栓系. 作 者 尚爱加?(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 北京,100853);?张远征?(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 北京,100853);?乔广宇?(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 北京,100853);?佟怀宇?(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 北京,100853);?陶本章?(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 北京,100853);?高海浩?(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 北京,100853);?程诚?(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 北京,100853); 刊 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年32卷06期?547-550页?? 英文期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关键词 脊髓拴系综合征?分类法?显微外科手术?预后 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椎管哑铃形肿瘤的临床分型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经显微手术切除的124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建立“四区肿瘤分型法”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采取单纯后正中全椎板入路53例、半椎板入路47例、前后路联合入路11例、颈外侧入路8例、远外侧入路5例,其中89例行一期脊柱内固定术或椎板成形术.结果 124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中,全切除121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提示:神经鞘瘤77例,神经纤维瘤15例,血管脂肪瘤11例,淋巴瘤8例,血管瘤5例,脊膜瘤3例,节细胞神经瘤3例,海绵状血管畸形1例,小细胞恶性肿瘤1例.颈部肿瘤主体位于C区31例,CB区8例,CD区13例,CBA区6例,CDA区3例,CABD区1例,胸腰部肿瘤均位于C区共62例.无手术感染、脑脊液漏及截瘫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随访(32.6±4.8)个月.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感觉障碍明显改善88例,无明显变化6例,术后新发或感觉障碍区域扩大者3例.结论椎管哑铃形肿瘤的临床分型对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肿瘤的分型采用相应的术式可行一期全切肿瘤,术前因骨质破坏或术中切除小关节的患者,应同时行脊柱内固定,以维持脊柱稳定性. 作 者 刘通?(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刘辉?(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张建宁?(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朱涛?(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 刊 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年32卷06期?551-555页?? 英文期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关键词 脊髓肿瘤?脊柱?显微外科手术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管内肿瘤手术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颈椎管内肿瘤患者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值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脊髓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福州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22例颈椎管内肿瘤患者(试验组),分别于术前3d和术后1个月行颈髓MRI常规序列及DTI扫描.同时选取22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HC)组.测定两组各颈髓水平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将颈髓分成肿瘤头区、肿瘤区及肿瘤尾区,并计算这3个区域的FA和ADC值.对比分析两组FA和ADC值的差异及其与脊髓功能(McCormick分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试验组在颈髓3个区域的FA值均显著低于HC组(均P<0.05),而ADC值均显著高于HC组(均P<0.05).试验组的FA和ADC值在各区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试验组肿瘤区和肿瘤

文档评论(0)

sunhao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