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语文高考诗词鉴赏真题解析[参考].pptVIP

江苏语文高考诗词鉴赏真题解析[参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4-2013年江苏高考诗词鉴赏真题解析 诗歌鉴赏 (2004 江苏)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③怨气候酷寒, ④怨景色单调。 (2005 江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2005 江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2005 江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清冷、幽静   孤单、寂寞 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2005 江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为拂绿琴埃” 析: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的典故。伯牙的琴声只有钟子期能听懂,钟子期是他的知音。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意绪。琴上为何积满尘埃?长期没弹。为何长期没弹?像伯牙一样没有知音欣赏。作者希望风拂去琴上尘埃就是希望朋友到来自己重新弹琴。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来,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 (2006 江苏) 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间题。(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译文:去年妻子生日的时候自己还在家里, 现在却在天涯与之相望, 不能团聚,了一心的乡思 , 两鬓的秋霜, 山与水相连接 , 水倒影着晚霞,看到归巢的乌鸦, 想起他什么时候可以农耕回来 儿女团圆 一起品茶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2006 江苏) 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间题。(8分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