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真核细胞起源
* 第三章 真核细胞的起源 一般认为原始的原核细胞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实体。根据生物化石研究推断,原核细胞很可能起源于35亿年前的几亿年中。 厌氧性光合自养原核生物对地球环境的改变产生巨大的作用,对以后生物的进化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光合作用,不但将太阳的辐射能(光能)转化为丰富的化学能,同时也放出了分子氧,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 丝状蓝绿藻微化石 1. 原核细胞 厌氧性的光合自养 化能自养 异养 给生命世界带来了第一次大繁荣:出现了多细胞生物,动物,植物 ? 有氧呼吸的产生是生命进化的一大飞跃 极大地提高了生物从食物中获取能量的效率 原始光合微生物最主要的是蓝菌类。在元古代长达10亿多年的时期里,蓝菌一直是生物圈中的优势类群,元古代又称“蓝菌时代”。 原核生物出现约18亿年后才出现真核生物,在整个生命史的前3/4的时间里,原核生物是地球生物圈主要的成员。 近年来,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大量研究工作说明,原核生物在极早的时侯就已经分化为两大类: 真细菌(eubacteria) 古细菌(archaeobacteria) 2. 原核生物的分类 真细菌包括我们所知的绝大部分原核生物,如所有的细菌和蓝藻、放线菌、螺旋体、衣原体及支原体等。 古细菌是一些生长在地球上特殊环境中的细菌。最早发现的古细菌是产甲烷细菌类,后来又陆续发现较多的其它古细菌,如极嗜盐菌、热原质体、硫氧化菌等,现在已将其分类为目、科、属、种。 2. 古细菌是真核生物的祖先 有 无 无 细胞器 有 无 无 核膜 与蛋白形成染色体 多亚基组成,抑制剂为鹅膏蕈碱 环己亚胺,放线菌酮 纤维素,果胶 有5个螺旋区 甲硫氨酰tRNA 70-84种蛋白质 含有大量重复序列,内含子和可转移成分 真核生物 环状 多亚基组成,抑制剂为鹅膏蕈碱 环己亚胺,放线菌酮 蛋白质 有5个螺旋区 甲硫氨酰tRNA 60种以上蛋白质 含有重复序列,内含子和可转移成分 古细菌 甲酰甲硫氨酰tRNA 起始tRNA 55种蛋白质 核糖体 很少含有重复序列,内含子和可转移成分 DNA结构 有4个螺旋区 5S tRNA结构 环状 DNA 较为简单,抑制剂为利福平 RNA聚合酶 氯霉素,链霉素 蛋白合成抑制剂 肽聚糖层 细胞壁成分 真细菌 源真核生物是古细菌和真核生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双滴虫类中的兰氏贾第虫是古细菌和真核生物之间的过渡类型,它已有成形的核,但核膜不完整,有大缺口,且分裂中无纺锤体出现,其基因无内含子,称其为源真核生物。 最原始真核生物——贾第虫(Giardia) 不完整的核被膜的发现,支持了关于核被膜起源于真核细胞的原核祖先体内已经具有的原始性内质网的假说; 内共生说 3. 真核细胞起源的途径 1981年美国生物学家Margulis在其专著《细胞进化中的共生》中,整理并详细论证了“真核细胞起源于细胞内共生的假说”。 吞噬——内共生 紫细菌 在膜形态结构上,线粒体和紫细菌相似,叶绿体和蓝藻(蓝细菌)相似。在化学成份和物理特性上,内外膜不一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外膜与真核细胞的质膜相似(如胆固醇含量),而它们的内膜则与原核细胞的质膜相似(如双磷脂酰甘油的含量)。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它们像细菌一样,以直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这些特征说明它们具有曾经是独立生存的生物性质。它们所含的DNA均为裸露的环状分子,也像原核生物。 线粒体、叶绿体的核糖体在大小和对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的反应性质上与原核生物的相似。 核糖体根据沉降系数的不同分为70S和80S两种类型,70S核糖体存在于细菌,线粒体和叶绿体中,80S核糖体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 现今的生物中,有些真核细胞存在有内共生现象。例如,有的蓝细菌是变形虫、硅藻、鞭毛原生生物和无叶绿体的绿藻的内共生体,使宿主获得了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另外,在白蚁的消化道中有一种鞭毛虫,它的运动就是靠身体表面上的一种螺旋体来推动,这被用来作为鞭毛是共生起源的例证之一。 分子生物学方面,根据16S rRNA序列的比较分析,红藻的叶绿体毫无疑问是从蓝藻演变而来的。对23S rRNA,4.5S rRNA,5S rRNA序列及其同源性的分析都说明叶绿体与蓝藻类或其它真细菌更为接近。对tRNA序列的分析也得到了以上类似的结果。 同工酶与代谢途径研究的证据也支持内共生学说。 内共生的最大不足是关于核的起源还不能很好地说明。 渐进说 1974年尤泽尔(Uzzell)等提出一个模型,认为细胞内的细胞器和细胞核的形成是由原始的原核细胞,通过一系列DNA复制和质膜的内陷,形成了双层膜的结构,即用内胞形成和细胞内间隔作用的渐进发展来解释细胞核与细胞器的起源。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食品经营许可证》延续申请表.doc VIP
- 产教融合视角下的应用型高校微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docx VIP
- 【宏观专题】牛市进程:十大观察指标-250901-华创证券.pdf VIP
- IBM-中外运产品创新咨询项目IPD体系沟通材料_v1.0_20200228.pptx VIP
- 课件智慧管廊解决方案.pptx VIP
- 2024秋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课件 Starter Unit 2 Keep Tidy! Section B.pptx
- 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详解演示文稿.ppt VIP
-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考核明细及罚款金额.doc
-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课件(共23张PPT).pptx VIP
- 血栓相关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