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山海经.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講山海经

第一講 關於《山海經》 1、《山海經》的內容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動物、植物、礦物、巫術、宗教、歷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 《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40多個邦國,550山,300水道、100多個歷史人物、400多個神怪畏獸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 《山海經》記載了許多詭異的怪獸以及光怪陸離的神話故事,長期被認為是一部荒誕不經的書。其中許多可能來自口頭傳說,司馬遷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清初紀曉嵐編《四庫全書》,乾脆將《山海經》歸於志怪小說一類。 古代中國神話許多來源於《山海經》,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媧補天、後羿射九日、黃帝大戰蚩尤、共工怒觸不周山從而引發大洪水、鯀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殺死鯀以及最後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古代中國也一直把《山海經》作歷史地理書籍看待。《隋書·經籍志》裡《山海經》列史部地理類,馬端臨的《文獻通考》將《山海經》置於《經籍考·史考》中地理書之首。 2、成書年代、作者 《山海經》一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都還未確定。過去認為是大禹、伯益所作。現代學者一般認為《山海經》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楚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 3、古《山海經》是一部據圖為文的書 圖文並舉,是中國古書的傳統。古山海經有圖,陶淵明有“流觀山海圖”的詩句,晉郭璞曾作《山海經》圖贊,在給《山海經》作注時又有“圖亦作牛形”、“在畏獸圖中”、“今圖作赤鳥”的文字,可知晉代《山海經》尚有圖。在《山海經》經文中,一些表示方位、人物動作語句,明顯是對圖畫的說明,如: 《大東荒經》:“有人曰王亥,兩手操鳥,方食其頭”。 畢沅在《山海經古今本篇考》中指出:“山海經有古圖,為漢所傳,有梁張僧繇等圖”。但山海經漢古圖已失。今山海經圖繪於明清,主要有如下幾種版本:(明)廣陵蔣應鎬繪圖《山海經圖繪全像》、(明)胡文煥《山海經圖》、(清)《增補繪像山海經廣注》。 200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馬昌儀,從現存的九種山海經圖本中選出1000幅山海經圖,配合山海經文字,著《古本山海經圖說》。這是當前最完備的山海經圖本。 4、版本流傳 《山海經》最早是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並表示“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晉朝郭璞曾為《山海經》作注,考證注釋者還有明朝王崇慶的《山海經釋義》、楊慎的《山海經補注》、吳任臣的《山海經廣注》、清朝吳承志的《山海經地理今釋》、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民國以後以袁珂的《山海經校注》最流行,研究《山海經》者必讀袁書。 選讀 精衛填海(選自《山海經·北山經》) 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地理常識: 1、發鳩山:位於長子縣城西約25公里處,由三座主峰組成,其主峰海拔1647米。 2、漳水:漳河是海河流域衛河支流,發源于中國山西省東南山地(長治),有清漳河和濁漳河兩源,清漳河大部流經于太行山區的石灰岩和石英岩區,泥沙較少,河水較清。濁漳河流經山西黃土高原地區,水色渾濁。兩源在河北省西南邊境的合漳村匯合後稱漳河,向東流至館陶入衛河。全長466千米(至南陶),流域面積1.82萬平方千米。戰國時期,西門豹治理鄴時,曾開鑿引漳十二渠引水灌溉農田。 濁漳河,是上黨境內的最大河流,河分三源:濁漳南源出於長子縣發鳩山;濁漳西源出於沁縣漳源村;濁漳北源出於榆社縣柳樹溝。南源和西源先在襄垣縣甘村交匯,又東至襄垣縣合河口與北源交匯,始稱濁漳河。 濁漳河又東南經黎城、潞城、平順,在平順縣東北部的下馬塔出山西省境。在先秦時期,濁漳河被稱為“潞”,漢以後才有“潞水”、“潞川”、“濁漳”等別稱。路,古訓為“大”,那麼,潞當是以其水勢大而得名,《說文》雲:“潞,冀州浸也。”山西省歷史上的政區地名潞縣、潞城縣、潞子縣、潞州、潞安府等皆本於此。 3、河:上古專指黃河。 重點詞彙: 1、文——紋 2、喙——嘴 觜(嘴) 3、詨 4、娃 5、遊——遊 夸父追日(選自《山海經·海外北經》) 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重點字詞: 1、逐 2、走 地理常識: 1、渭水: 渭水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甘肅渭源,經陝西而入黃河;涇水又是渭河的支流,發源于寧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縣船張村相匯。 “涇渭分明”這一家喻戶曉的成語即源出涇渭兩河交匯處。說的是在涇水、渭水相會合處,清濁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古人認為是涇水濁而渭水清的。據考證

文档评论(0)

d47fv82b5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