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专题五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专题五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看一品,概括感情
评价思想感情,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要做到“四看一品”,即:看标题、看作者、看序注、看诗眼、品意象。
1.看标题
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喜)《枫
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愁)《悯农》——
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怜)
2.看作者(知人论世)
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3.看序注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如:
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4.找诗眼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
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
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考一本》
现场批阅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临江仙
暮 春
(南宋)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
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
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
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联系全词看,作者在词中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1)对得不到故乡消息的焦急、挂念之情。
(2)对家乡的怀念之情。(3)对将要离去的
不舍之情。(4)对既想回到故乡又舍不得归去
的矛盾心情。
【评分分析】
该答案仅得2分,只答出思乡和对“此处”的
不舍之情,只在“思乡情”内打转了,对词中其
他复杂情感未涉及。
【正确答案】
表达了伤春更是伤己(感伤)之怀(2分。
只答“伤春”给1分),羁旅(飘零)之思(1分),
思乡(怀念家乡)之愁(1分),惆怅(凄凉、失
望)之意(1分),想离开却又牵挂(难舍)之情
(1分)。
【增分提示】
答此题,要立足全篇,对词句逐一理解,尤其
要抓住“情语”,如“故园”“一春憔悴”“怜”
“萦牵”,比较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当然,
诗题“暮春”和“南宋”对理解感情也有一定的暗
示作用。这样,乡愁、伤春、自怜、羁旅之愁、难
舍之情都能领悟出来。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注)(1)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2)杪秋,即深秋。(3)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4分)
落寞、孤愤,旷达而又无奈。(2分)前六句借景抒情: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借一系列悲凉秋景传达出内心的落寞和孤愤之情(1分);后两句化用典故明情:借庄子的机心之言,故作旷达,表达自己很久以来已不在意仕途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的无奈之情。(1分)(如果答后两句化用典故明情:表达诗人沉浸在自然景物之中,忘却了仕途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的旷达之情,也可得1分)
南谷,在永州乡下。此篇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处处紧扣深秋景物所独具的特色。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织成为一幅秋晓南谷行吟图。
诗人清早起来,踏着霜露往幽深的南谷走去。第一句点明时令。杪,末也。“杪秋”,即深秋。“霜露重”,固然是深秋景色,同时也说明了是早晨,为“秋晓”二字点题。
中间四句写一路所见。诗人来到小溪,踏上小桥,到处是黄叶满地;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不仅如此,南谷中连耐寒的山花,也长得疏疏落落;从深山谷里流出来的泉水,细微而时断时续,像是快枯竭了似的。诗人触目所见,自然界的一切都呈现出荒芜的景象。四句诗,处处围绕着一个“荒”字。
诗人身临凄凉荒寂之境,触动内心落寞孤愤之情。这时又见一只受惊的麋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他由此联想起《庄子·天地》篇里说过的话:“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诗人借用此话,意思是:我柳宗元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此篇多写静景:霜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