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案例6.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计学原理案例6

会计学原理案例 案例1 2005年10月中旬,会计一班的同学开始学习会计学原理,由于会计是一门对实务操作方面要求较高的科目,因此,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希望从理论和实践两线并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通过班级的讨论表决,同学们决定在学校附近建立一个以学生和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的欧式咖啡屋,对其进行经营管理。 会计一班共有50名同学,大家选举5位同学组成一个经营管理小组,并书面规定了小组的权力与义务,要求定期召开会议,如遇重要问题须经过全班讨论表决。请同学们进行讨论,根据本章所学知识,提出咖啡店的筹资、经营和销售方面的方案。 参考答案 (1) 确定所需筹集资金 经营管理小组听取大家意见后总结了一份筹资报告。报告中指出:喝咖啡品的是环境和气氛,因此决定直接租用学校附近山脚的一户欧式别墅第一层楼作场地,同时购买中世纪风格的茶座、家具和灯具等。 并将购入咖啡豆等原材料。估算如下: 固定资产投资 100000 预付房租 8000(每月1500,预付半年) 预购原材料 20000 合计 128000 以便今后的运营,报告认为初次筹资应为20万。如果效益好,将继续投入资金租下别墅第二、三层楼,并准备引进新口味的咖啡。考虑到大家都是学生,因此准备利用财务杠杆,提出可利用学校学生创业基金进行举债经营。初步估计向学校学生创业基金申请借入10万元(年利息率3%),余下的10万,发动全班同学每人1000元,合计5万,班长吴明说服家人另外投入5万。在每年年末末,经全体同学投票决定当年利润的分红事项(按投入资本比例进行分红)。于11月1日,20万的初始投入资金将全部到位并存入咖啡屋的开户账号中。 同时,大家计划在10天内全班行动购置好所需的用具和材料,即在11月11日(单身汉节),正式对外营业。 11月5日,大家“精打细算”将初期投入降到了81000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 60000 预付房租 6000(每月1000,预付半年) 预购原材料 15000 合计 810000 (2)经营计划 在财务资金到位得基础上,经营管理小组经协商决定聘请校园的咖啡协会的会长来做厨师,试用一个月,月薪议定为3000;若受到好评,就将工资加至5000,每月最后一天发工资。另外,为节省开支,大家协定不另外聘请服务生,由小组每天安排三个同学值班作服务生,每人均会被轮到。 (3)销售预测 经对市场进行调查和讨论,得出销售预测报告。如下: 由于季节变动等因素的影响,每月的销售额可能上下波动,一个咖啡屋一个月预计可以卖出1500—2000杯咖啡。对咖啡屋的期望每月盈利水平为20000元左右。在考虑咖啡屋预期销售情况、经营过程中所发生得原材料成本、厨师工资、房租、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和期望获得的利润,参考市场同行业价格情况下,经营管理小组将平均每杯咖啡的价格暂定为25元。 定价过程如下: 计划月平均盈利 20000 加:原材料成本 3000(每杯成本2元×1500杯) 厨师工资 3000 固定资产折旧 1000 房租 1000 计划月销售收入 36000 每杯咖啡价格=计划月销售收入36000÷1500=24元 结合市场上价格多在20—30元之间,大家最后定每杯咖啡25元 案例2 高一、高二和徐山三人(是兄弟和亲戚;姓名经改动)合伙,于1988年每人投资8 000元,成立s州市万和东方时装厂,高一任厂长,高二任出纳兼保管,徐山任会计。六年后,高一和徐山怀疑高二有经济问题(经营六年,高二基本没正式账簿记录,只有一些不完全的备查笔记和不完全的单据,没有向厂长和会计正式报过账、结过账),他们与高二共同协商,一致同意清盘散伙。 散伙的钱和物资怎么分配? 高一、徐山认为三个人在厂里拿到的“钱”差不多:徐山、高一两人在高二处拿钱270 069.35元, 徐山、高一两人为高二垫款61 179.12元,高二经手向银行借款80 000.00元(此期间正是高二家里建房时期;借款利息已支付),剩余物资等不用清理归高二所有,因此,“就这样散伙,今后谁也不用找谁,银行借的钱由高二还。” 这种处理结果,等于说明三人(实际是两方:高一、徐山为一方,高二为一方)投资所得到的“好处”差不多。 但是,高二不愿意。他认为:没有现金,剩余物资也不值什么钱,向银行借的钱是厂里用的,因此这笔钱应由三个人共还,要他一个人还不合理。 两方都坚持己见,最后高二将高一、徐山告上法庭。 法庭进行了两次审理和判决,均判定东方时装厂向银行的借款由高二偿还。 在两次审理中,由“账本”、零星票据和三人确认的数据还有:总收入1 545 678.62元,总费用1 315 039.35元。 后来,高二抗诉——再诉。他坚持认为:剩余物资不值什么钱,向银行借的钱实实在在是为厂里添设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