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利与弊.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 科举作文 明、清时期,殿试的一、二、三名,名称确定为 “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旧时一副对联生动地描绘了中状元前后的境遇: 旧岁饥荒,柴米无依。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 多内戚外亲,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今科侥幸,衣禄有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也扬,不 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都来锦上添花。 科举制度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科举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孙伏伽 隋炀帝时的科举分两科,一称明经,另一称进士。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 ,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 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 殿试 武举 ? 女皇开武举图 宋代科举考场 ▲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明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 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 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 ▲清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 日趋没落,弊端也 越来越多。清代统 治者对科场舞弊的 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科举考试一定程度上等于“富贵荣华”,因此不少人均企图以作弊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最常见的作弊有三种,一是贿买 、二是夹带考试经文入内作弊、三是请人代考。 *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