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理论与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理论与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什么是社会、社会学 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的有机体。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社会学是以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为研究对象,从而揭示存在于人类各历史阶段的各种社会形态的结构及其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社会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形成和产生有关社会世界的系统知识,增加人类对自身以及其所生存的世界的理解。 社会学学科分类 按照2005年出版的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12个学科。 社会学隶属于法学,广义社会学包括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狭义社会学包括社会组织、结构、功能、变迁、解体、政策和社会经济等。 法学包括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等 社会学包括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功能、社会变迁、社会解体、社会政策、社会经济 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法的基本规律有三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换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 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社会存在、演变、运动是客观的,切忌主观主义,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二、理论与实践统一原则 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 四、社会普遍联系原则 五、研究对象不断发展的原则 社会研究的特点 一、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自然影响人是主要的,而人影响自然是十分困难的。 二、社会的整体性 将社会总体作为自己的操作平台,将家庭问题、小城镇问题、人口流动问题等放在社会总体中考虑。 三、收集资料说明社会现象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科学环 美国华莱士,《社会学中的科学逻辑》 归纳与演绎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有两个入口可供选择: (1)研究者观察、记录事实——描述和解释——形成经验概括——上升为理论——作出预测(对未知事物的假设) ——观察新的事实——检验预测。 它运用的是归纳法,即经验观察概括出研究结论,然后再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2)研究者从理论出发——产生假设——导致观察——形成经验概括——支持、反对或建议修改理论,或提出新的理论。 这运用的是演绎法。是理论演绎的过程,即把理论应用到现实中。 科学环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第一,上半部是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的理论研究过程;而下半部是运用社会研究方法从事的经验研究过程。第二,它的左边是从收集、分析资料进行归纳和理论建构过程,形成经验概括和理论;而右边是从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演绎形成假设,并将假设操作化运用于经验资料收集中,进行理论检验过程。 研究者有两个起点,一从理论出发,经逻辑演绎形成假设,接着围绕这一假设收集相关经验资料,通过分析资料形成经验概括,进而支持、反对或修改出发点的理论,乃至提出新理论。二是从资料收集出发,经资料分析形成经验概括,进而形成理论,然后利用这一理论对最初经验资料进行说明和解释。 一、社会研究的对象 二、社会研究的主题 三、社会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区别 四、社会研究方法的知识体系 五、社会研究方法的研究过程 六、社会研究的任务 第四节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理论与研究是科学过程中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 没有理论,经验性社会研究工具的使用就是经验主义。而缺少经验性的检验,关于社会的理论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或轻率的意识形态。 命题:天才往往不幸福 假设:人们的智商与他们在幸福量表上的得分相关 形式: 1 函数性陈述——如果A,则B 2 差异式陈述——A不同,B不同 3 条件式陈述——A=F(B) 条件式陈述:教育程度高生育率低 差异式陈述: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生活方式不同 函数式陈述:A=F(IE) A是行为,I是一个先天特质,E是环境 第三节 理论的建构 ** 一、理论的特征 1 是一组相互联系的命题 2 概括一类或一群事物的本质或共同属性 3 可检验性 ——逻辑上相关联并能推导出实验一致性的一组命题 二、理论的层次 1 宏观理论 :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况的解释框架。 2、中观理论: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涌现的的微观且必要操作性的假设,也不是一个包罗一切、用以解释所有我们可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一致性的自成一体的统一理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3、微观理论: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