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鉴赏评论《鱼 我所欲也》《陋室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鉴赏·评论
《鱼,我所欲也》 《陋室铭》(2课时)
课前预习:
1.复习议论文相关知识。
2.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3.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处理《助学》“预习积累”部分。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第一课时? 学习《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孟子主张。
3.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评价任务:
1.初读课文——读得通顺。
2.译读课文——理解大意。
3.细读课文——理解孟子主张、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4.研读课文——与《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进行比较阅读。
5.总结拓展——理解当今“义”字的内涵。
6. 达标练习——处理《助学》。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得通顺
1.自读课文一遍,标出不会读的词句。
2.教师泛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并解决词句读音、读法。
3.学生自由仿读,读得正确、顺畅。
4.指名读,师生共评。
二、译读课文——理解大意
1.结合课下注释自译全文,标出难译的词句。
2.小组解决难译的词句,小组长收集仍没解决的词句提请全班解决。
3.译文情况检测——翻译下列句子:
(1)鱼,我所欲也(含“所”的用法)。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
1.全文共两个自然段,分别探讨的是什么问题?
明确:
第一段:生与义的关系——赞舍生取义、勿丧本心之人。
第二段:利与义的关系——批见利忘义、失其本心之人。
2.请根据以上分析概括文章论点。
明确:本文的论点是“舍生而取义”,不“失其本心”,文章倡导的是道义与精神的重要,为了道义与本心可以放弃生命与财富。
3.为了讲明论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如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举例论证: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是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对比论证: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向与今对比。
4.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学生讨论后,明确: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5.根据以上对文章的理解,我们再来用心地把课文读一遍,力争读出气势,读出豪情。
四、研读课文——比较探究
1.本文与《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谈到哪些相同的话题?它们的表现方式有什么不同?
明确:二者谈到的相同话题是“死亡”,也谈到了如何对待物质利益和财富。前者是议论性散文,表现方式是抽象地说理,文中多处谈到死亡:“……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向为身死而不受。”在生与死、物质与精神的矛盾和取舍论证“礼仪”“本心”的重要;后者是小说,表现方式是形象地叙事,小说的结局是主人公因占有土地、追求财富的贪欲而死亡。
2.本文观点和《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中帕霍姆所追求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本文的论点是“舍生而取义”,不“失其本心”,文章倡导的是道义与精神的重要,为了道义与本心可以放弃生命与财富。与《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中帕霍姆所追求的正相反,帕霍姆贪恋的是土地和财富。小说针砭了不断膨胀的贪欲,即失去节制的物质追求。
五、总结拓展
1.学生自我总结本课收获。
2.教师依据学生发言归揭目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高中英语 Unit 1 Women of great achievement language points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高中英语 Unit 1 Women of great achievement grammar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高中英语 Unit 2 Working the Land(Reading)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高中英语 Unit 2 Working the Land(Warming up)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高中英语 Unit 2 Working the Land(Using language)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高中英语 Unit 2 Working the Land(Language points)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高中英语 Unit 2 Working the Land(Grammar)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高中英语 Unit 5 Nelson Mandela Grammar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高中英语 Unit 5 Nelson Mandela using language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英语 第1辑 百味人生素材.doc
-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10《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新人教版.doc
-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5《敬业与乐业》教案 新人教版.doc
- 安徽省滁州市第十一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11《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新人教版.doc
-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甜甜的泥土》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
-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人琴俱亡》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
-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七律 长征》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
-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
-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
-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治水必躬亲》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
-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明天不封阳台》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