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李清照诗词与其中的女性角色
李清照诗词与其中的女性角色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有其突出的和独特的地位。她的作品对女性的生活和内心的描写,更是女性微妙而复杂的感情世界的成功反映。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宋代词作家多为男性,以男性作家描写女性的生活,代女主人公立言,对女性的思想、内心缺乏深入的了解,只有到了李清照,才开始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真正严肃而又深刻的剖析。”[1]
对于李清照的研究成果丰盛,李清照和其诗词中体现的女性意识的紧密联系也一直被学者所关注着探讨着,例如朱学忠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试析李清照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2]、曾小丹的《浅论李清照词中女性内心刻划的成就》[3]、周玲的《李清照词女性形象的性格美》[4]、李蔚会的《略论易安词的闺音特色》[5]等,这些研究论文都评论了李清照词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表现出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把握。正如马殿超所说,“从李清照的词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以深婉绵密的情感来打动人的,具有阴柔之美的中国古典女性的形象”,同时也提到了她的诗则表现了男性阳刚之美。[6]而传信、王冬梅的研究文章则从李清照和白朗宁夫人两位中西女性作家诗词的比较入手,讨论了她们相通的女性内心世界和在爱情上不同的表现方式。[7]而我的这篇文章能力所限不能达到这样的文化深度或地域广度,因此仅就其他男性作者与李清照诗词中演绎的女性角色做一个比较浅析。
词本有“男子而作闺音”的传统,而男性菁英文人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和真正的女性诗人李清照笔下的任务有何不同呢?通过一些实例,或许可窥一二。比如韦庄描写少女含情道“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思帝乡》)。李清照的少女则“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这两个少女虽都含情,但是韦庄笔下的少女描写侧重于对爱情大胆狂热的追求,一见钟情便全心以付,被抛弃也“不能羞”;李清照笔下的却羞涩含情,一见来人就“和羞走”,但却妙在“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一个羞涩却娇俏活泼的少女,她比韦庄笔下的更形象更丰满有层次,同时比起韦庄的笼统描写来,对于一回首一动作的描写更为生动,让人感叹女子是水做的,有颗水晶玲珑心,这一点上,李清照的词更容易引起女性的认同共鸣。写女子的相思之情,男性文人也有不少佳作,如林逋的《长相思》、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吕本中的《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等, 都以女性的口吻仿写女性的情爱牵挂,也有温柔香软, 婉转缠绵之感。例如“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一句,以月随人行代言自己永不分离的期望;而“共饮长江水”的痴情女子则用“但愿君心似我心”来直言自己两情相悦的愿望,但是李清照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有满腔相思却不言,一句“人比黄花瘦”丝丝入扣,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矜持、含蓄、纯真、深挚、细腻,使那些男性文人代拟的闺情词相形见绌。对于凄惨处境中的女子心境的描写,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塑造了一个献身爱情最终被抛弃的女子“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然而白居易对这个被抛弃的女子的心理描写却流于表面,重点是借这个女子哀怨悔恨之口警告私奔的女子,而李清照的“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这是李清照对自己这个老去的嫠妇的心情写照,读来比起白诗更为让人落泪,打动人的不只是境遇的凄惨、老去的年华,而是对孤寂清冷情感状态的细腻动人的描写。男子作闺音,男性文人通过客观描摹或刻意体验写出的作品毕竟只是女性的代言人,这些男性诗人的诗词功力不容质疑。然而,这些柔美哀怨的女子形象,大多只是他们借以抒情的手段,真正了解女性内心的是女作家自己。男人写女人,毕竟有所阻隔,他们审视女性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可以说李清照的作品透露出的是对女性那与男性截然不同的外表和内心世界真诚而严肃的赞美,是对女性情感世界和独特品格的充分尊重和肯定,是对自身、对女性的真正认可。[8]因而她的诗词中对于女性角色的演绎既无附庸卑顺之气,又不失女性温文柔婉的特色。
谭正璧在《中国文学进化史》中说:“中国文学史上很少有女性文学作家。汉之蔡琰,唐之薛涛、鱼玄机已属凤毛麟角,但不能占第一流的地位,只有女词人李清照却在有宋一代词人中占了个首要地位,独自博得个大作家的荣名。”[9]
李清照在她的词中用女性独有的方式呈现了女性自己对宇宙人生的认知。她的创作不同于历史上那些被封装的女性二手声音,不仅带来了真正女性的韵味,而且塑造了一个清新而有个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