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的思考与实践2012.12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的思考与实践成武二中 于葆青 备课是占用教师大量时间的一项工作,“备课”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为“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一般包括学年备课、学期备课和一个课题或一节课的备课。” 我们今天在这里主要探讨的是一个课题或一节课的备课。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等。 写教案是备课的最后的一个环节,是把以上各方面的信息以文本的方式整体呈现出来,属于上课“备忘录”。 下面就备课的主要环节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炖熟炖透”教材 1、要读参考资料,但最重要的是读出自己的感受 备课,始于文本研读。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该反复研读文本——读到自己对文章烂熟于心,或者称之为“炖熟”文本之后,文章的精义就能渐渐浮出。 潘新和先生说:“读多少书,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多少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永远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智慧和水准的潜规则。” 作家余华也说过:“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自己的感受,那基本等于没读。” 解读文本的关键在于潜心涵咏。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作者一般不会在文本中重要的地方加着重号,所以我们对经典文本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能轻易放过,要细细体会它们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再跳出具体的字句,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我们当然要尽可能多的参考相关资料,但如果惯于教参、名师的权威地位或阐释优先权,我们的教学设计只会成为传声筒。 文章不能仰头看,也不能站着看,要坐得住,读进书里去,反复揣摩文本,揣摩作者心境. “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做到烂熟于心,才能读出自己的感悟,嚼出文章真滋味。朱熹说过:“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 文本解读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浅尝辄止、以偏概全。 大致浏览一下课文内容,没有仔细研读文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或者抓住只言片语就匆忙下结论,不能从更大的语言单位理解语言内涵。 再一种情况是过度诠释。有一位老师教《泊船瓜洲》,老师介绍说这是王安石二次为相,奉诏进京,路过镇江时写的。王安石是个改革家,此次进京,改革也许成功,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也许失败,前途未卜,不免忧心忡忡。要求学生先用踌躇满志的心情读,再用忧心忡忡的语气读,结果弄得学生一头雾水。 这其实是把文本“读过了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说的就是千古不变的思乡之情而已。 如何防止过度诠释? 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从文本出发进行分析。解读文本时,在文本上强加任何东西都是对自己的误导。从理论上来说,不管读者主体多么强势,还是要尊重文本主体的。 文本解读常用的方法有: 首先就是从语言入手,仔细推敲词句,想想作者为什么有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用这种说法而不用另一种说法。 其次是还原生活。茅盾提出:“应当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验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中去看。” 第三种方法是寻找“缝隙”,也就是寻找作品中自相矛盾不可解释之处。理性思维是不允许自相矛盾的,自相矛盾就无法思考问题了。但是,对抒情来说,不但可以自相矛盾,而且越是自相矛盾,感情越强烈。 “无理之妙”与“有理之趣”都是解读法则。 四是空白处解读。阅读常规是“望文生义”,看到文本在“写什么”。但还要注意文本没有“写什么”,思考为什么不写这些内容。 从“有”与“没有”的两个维度解读,文本的整体意义才可能得以全面解读。 五是比较对照。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如果是改写本,我们可以拿它与原作对照;如果作者有修改,可以把修改前后的文稿加以对照;我们还可以把作品跟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比较。 六是“知人论世”。作家生平介绍、写作时代背景、作家的其他作品、作家创作意图的阐述,以及前人对这部作品的评论,无一不是我们打开文本大门的钥匙。 准确解读文本,应该多读一点名家传记,这样教师才能做到真真切切的知人论世,而不是口头叫得响亮。诸如李白传、杜甫传、苏轼传、辛弃疾传、李清照传、鲁迅传、沈从文传等书籍应属于语文教师必读。 另外,尽量多读一点作者的相关文章,可以让我们对教材理解更为准确。 比如学习《老王》一文,如果能阅读杨绛先生的《洗澡》《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等书,能阅读卞毓方的《千手拂云 千眼观虹》,对文本的感悟肯定会深刻些。 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是一个大题目,我的体会是,多读一读像王先霈先生的《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孙绍振先生的《文本细读》这样有分量的著作,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尝试专家们提出来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政务服务办事员(四级)职业技能鉴定机考仿真500题(附答案).docx
- 护理信息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pptx VIP
- QXSZ06.50-2021#乘用车盘式制动器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备案.pdf VIP
- 水晶头压接检验.pdf VIP
-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一课一练.doc VIP
- 水电光缆工程施工方案设计(3篇).docx VIP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图列式习题.doc VIP
- 体例格式12:任务1教学单元4工学一体化课程《windows服务器基础配置与局域网组建》之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2025年EPS电池更换工程施工方案.pdf VIP
- 涉诈风险账户审查表.xls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