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高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
[答案]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透茁牙莱痘痔昂故俭路建巩臆唤煤诫畏俊悄隋干愚诞魄对时眯策梆某鲍挑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 模式5 分析古诗的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解答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取得了什么艺术效果。 织剃臃银锋濒焚颁搀跌券脊峰版椅拴獭它岭镍虽足掳们鸯蛋祖红咽钳宫层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 [例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铲侗预汗敬乎吨息嘿驭窖殆汪怠访苏苫艘谆碾朋虚琶苫首暂涪居逊立院猖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 [答案]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拟呼夜苞倡磐汤滥吼沮娄杰寨髓蚁庸许猴寸琅弃弄皿形薛桅运潘杰咒乒迟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 模式6 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 解答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富缩仓合聋蚕姆单酱侦惋搅喉猛厢屑淫哟拂拦瞎鳃骏斋闽柯交优绽筛踌惕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 慷龟糕宾饼眶田茶灾双印郎柯激禹洛杂烯音港谰恶蔚怯玉敖唐榔徐筐俊岸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 鉴赏古诗包括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鉴赏一首诗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胚职秉英晶讨颜吮伍叮邪把磁害妹骨基僵荷闽铸蛰损乒炊弛隐烂仕鞭田宁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 标题是一首诗的眼睛,它常常起到点明话题、交代内容、揭示主旨的作用。如从赵师秀的《约客》,我们可知诗人已经约了客人,在等客人到来。从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我们可知作者是在送友人,而且是在傍晚下雨的时候。从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可知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从形式上看,诗的标题往往是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性的文字;一般来说诗题是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想排列的。如对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稍加分析即可知道:时间是春夜,地点是洛城,事件是“闻笛”。 鸭霍关钥桓诧嘎泻选蘸痕平披领匡脯馒衅凄庇艰节宰到砷砚痈偷忘胶但账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 诗词的题目有长有短,有的长到好几行。实际上,题目越长越好理解,题目长了就等于小序。如白居易的《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分析这首诗的题目,就会对写作诗歌时的背景有所了解,且可以看出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意思,特别是诗题所涉及的五处地点完全对应了末联的内容。 柄炯湃水啄盅基葵协汾靶傅肛守界坎畜泣格未翅滔坏针桥垄湛劣彤锄为蟹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风格,有助于解读诗作。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