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汽区间隧道洞门长管施工方案(2013-10-6)精选.doc

湘-汽区间隧道洞门长管施工方案(2013-10-6)精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1编制依据及说明 1 2工程概况 1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2 3.1工程地质条件 2 3.2水文地质条件 3 4 施工方案 5 4.1 洞门破除、导向管安装 5 4.2管棚施工 5 4.2.1管棚技术控制标准 5 4.2.2管棚施工工序 5 4.3管棚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9 4.3.1管理措施 9 4.3.2技术措施 10 4.4管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0 4.5管棚施工应急处置措施 14 5监控量测施工 15 5.1洞门监控量测 15 5.2管棚段监控量测 16 6资源配置计划 16 7冬、雨季施工措施 17 7.1冬季施工措施 17 7.1.1冬季施工准备 18 7.1.2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18 7.1.3冬期施工安全措施 19 7.1.4冬季施工消防措施 19 7.2雨季施工措施 19 7.2.1管理目标 19 7.2.2施工管理措施 20 7.2.3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20 8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21 8.1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21 8.2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21 8.3文明施工管理要求 22 8.4文明施工的检查和考核 23 8.5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3 8.5.1施工现场场地管理 23 8.5.2施工制度管理 24 9施工现场环保措施 24 9.1环境保护目标 24 9.2环境保护体系 24 9.3环境保护措施 25 9.3.1污水处理控制措施 25 9.3.2降低施工噪音控制措施 27 9.3.3减小振动控制措施 27 9.3.4夜间施工控制措施 28 9.3.5城市生态控制措施 28 9.3.6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28 9.3.7固体废弃物控制措施 29 9.3.8地下水污染的控制 29 9.3.9卫生、健康保障措施 30 10附图、表 30 湘府路站-汽车南站站区间隧道洞门长管棚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长株潭城际铁路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编号:长株潭Ⅱ-1标结变「2013」005号》。 (2)长株潭城际铁路CZTZH-2工程初步设计、招标设计、等文件及相关参考资料(3)现场踏勘所采集、获得的资料(4)现行的客运专线、高速铁路技术标准、规(5)本企业现有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施工资源及多年从事类似工程的经验(6)国家、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规范、规程及相关文件。 DK10+017,与汽车南站站结构交界里程DK11+854,车站端头井为双层三跨结构,端头井主体结构先于区间隧道进洞施工。进洞前施作Φ108mm超前大管棚。 施工平面图如图下图所示。 图2.1-1湘府路站~汽车南站站区间隧道平面示意图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3.1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树木岭隧道湘府路站~汽车南站站区间隧道原始地貌单元属湘江冲积阶地,阶地主要由第四系中更新统粉质、砂卵石层组成,具明显的二元结构。现场地已经多次人工改造,地势较平坦,多为城市用地,周边建筑物密集。 (2)工程地质情况 区内根据钻探揭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的人工填土、粉土、粉质粘土、砾石土,下伏基岩为第三系的泥质粉砂岩,各地层特征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l) 人工填筑土(1)0:杂色,松散~稍密,以粉质黏土为主,夹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局部表层含少量植物根系。层厚0.7~6.3m。 2)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粉土(2)2-1:褐黄色,稍密,饱和,层厚2m,本层仅揭示于Jz-Ⅲ091-树隧330-1。 中砂(2)5-2:褐黄色,中密,层厚1.1m, 本层仅揭示于Jz-Ⅲ091-树隧328。 细圆砾土(2)7-2:褐黄色,中密、饱和,层厚0.5~1.8m。 粉质黏土(3)1-1:褐红~褐黄色,软塑,层厚1m, 本层仅揭示于Jz-Ⅲ091-树隧325。 粉质黏土(3)1-2:褐黄色,硬塑,层厚0.9~4.5m。 3)更新统冲洪积层(Q2al+pl) 粉质黏土(5)1-2:褐红~褐黄色,硬塑,层厚0.5~5.1m。 粗圆砾土(5)8-2:褐黄色,中密、饱和,层厚2.3~5.1m,区间范围内局部可见。 卵石土(5)9-3:褐黄色,中密、饱和,层厚2.3~5.1m,区间范围内局部可见。 4)下第三系东湖群(E) 泥质粉砂岩(6)2-1:褐红色,全风化,岩芯风化呈砂土状,局部含少量砾石,夹少量的块状,岩质极软,手捏易碎,侵水易软化、崩解,层厚0.6~6.2m。 泥质粉砂岩(6)2-2:褐红色,强风化,泥质粉砂质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岩质软,手可刻划,锤击易段、少呈柱状,层厚0.6~21.4m。 泥质粉砂岩(6)2-3:褐红色,弱风化,泥质粉砂质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岩质软,手可刻划,锤击易段、声闷,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层厚0.8~52.2m。 3.2水文地质条件 (1)区域水文地质结构及边界 长沙市地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