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形象要求 1、整齐清洁:干净、整洁、卫生、不脏不乱2、朴实庄重:朴素踏实、端庄持重、不奢华、不轻浮、不随便3、温和亲切:具有亲和力,随和宽宏、适度得体、不古板4、干练利索:灵活敏捷、周到严谨、利落爽快、不丢三拉四 坐 姿 规 范 坐姿规范标准:入坐时要轻要稳,走到坐位前,缓慢转身后,轻稳地坐下。????????面带笑容,双目平视,嘴唇微闭,微收下颌。????????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两手放在膝上,也可放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掌心向下。???????双膝自然收拢,双腿正放或侧放,双脚并拢或交叠(男士可略分开双腿、双脚)。????????坐在椅子上,应至少坐满椅子的三分之二,脊背轻靠椅背。????????起立时,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站起。???????谈话时可以侧坐,这时上体与腿同时转向一侧。 (二)按先后次序列出临床表现,再列出收集到的各类与临床有关的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 (三)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内涵有二 (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2)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三、相关知识 对临床诊断来说,找关键点或关键因素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技能。 第二单元 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一、学习目标 判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 二、工作程序 (目录) (一)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 (二)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 (三)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神经症或重性精神病 (四)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 (五)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问题的处理 (一)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三原则 主观客观世界统一性 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 个性的相对稳定性 (二)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 例如:周期性双相情感障碍;幻觉和妄想症状 (三)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其为神经症或重性精神病 神经症往往有动机 重性精神病往往无动机 (四)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 所谓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做怎样的解释。 神经症往往有自知力 重性精神病往往无自知力 (但有例外) 6.会谈内容的选择原则 P12 (1)适合患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患者的兴趣。 (2)对患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患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患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患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6)对改变患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7)会谈法的有效性 四、注意事项 (一) 必须保持态度中性。 (二) 避免提问失误。 (三)除提问和引导之外,不讲题外话。 (四)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五)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六)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 * 可能考察的题目类型 (二)基础知识 举例: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喋喋不休时,咨询者替她倒一杯水,咨询者运用的方法是( )。 (A)释义 (B)中断 (C)引导 (D)沉默 答案:B 第三单元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一、学习目标 学习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二、工作程序 (一)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征得求助者同意。 (二)依据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三)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 三、相关知识 (一)依据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1、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向性。 2、为了确定非情景性症状的性质,应启用人格问卷,以便探索症状的人格因素。 3、为寻找早期原因,可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如SCL-90)。 4、为排除其他疾病如精神疾病,而使用MMPI等量表。 四、注意事项 (一)不乱用心理测验。 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使用。 单纯依据心理测验结果,不与临床表现相对照,片面地给出诊断和制定矫治措施。 未查明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可靠性(信度、效度)以及常模的时限便在临床上使用。 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验。 不按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实施心理测验。 超出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功能,主观地对心理测验数据和结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