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训诂概说(阅读).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1训诂概说(阅读)

第五章 训 诂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训诂基本概念、理解训诂的基本形式与方法,掌握阅读古注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 【授课时数安排】8课时。 【课程与教学内容】 要点:训诂基本概念,训诂体式(基本形式),训诂条例(训释词义的方法、常用术语)。 重点:训诂条例(训释词义的基本方法、常用术语)。 难点:因声求义。 在农业—宗法社会成长起来的华夏民族,很早就形成了崇尚文化传统、尊重历史经验并进而信奉古代文化典籍的价值取向,信奉古代经典,实际上就是立足现实社会的文化环境解释古代经典,因此,很早就形成了专门的事业、学问——训诂。 第一节 训 诂 概 说 要点:训诂的含义、训诂的原则 一、训诂的含义 二、训诂的作用 三、训诂的原则 四、训诂简史 一、训诂的含义 说文解字:“训,说教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诂,训故言也。” 段注:故言者,旧言也……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 晋·郭璞: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 唐·孔颖达:诂训者,通古今之辞,辨物之形帽,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毛诗诂训传》孔疏) 黄侃 :以今语释古语,以雅言释方言。 训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古书字(词)句章篇的意思。 毛亨《诗诂训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兴也,关关,和声也。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水中可居者曰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幽闲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尔雅·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权舆,始也。 崩、薨、无禄、卒、徂、落、殪,死也。 《春秋·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晋·杜预《春秋左传注》:孛,彗也,既见而移入北斗,非常所有,故书之。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言“入于北斗”,则从他处而入,是“既见而移入北斗”也。 朱熹《论语集注·学而》: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重,厚重。威,威严。固,坚固也。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主忠信。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程子曰:“人道惟在忠信,不诚则无物,且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人心也。若无忠信,岂复有物乎?”无友不如己者。无、毋通,禁止辞也。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过则勿惮改。”勿,亦禁止之辞。惮,畏难也。自治不勇,则恶日长,故有过则当速改,不可畏难而苟安也。程子曰:“学问之道无他也,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 …… 朱熹《孟子集注·梁惠王章句下》: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传,直恋反。放,置也。书曰:“成汤放桀于南巢。”曰:“臣弒其君可乎?”桀纣,天子,汤武,诸侯。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贼,害也。残,伤也。害仁者,凶暴淫虐,灭绝天理,故谓之贼。害义者,颠倒错乱,伤败彝伦,故谓之残。一夫,言众叛亲离,不复以为君也。书曰:“独夫纣。”盖四海归之,则为天子;天下叛之,则为独夫。所以深警齐王,垂戒后世也。王勉曰:“斯言也,惟在下者有汤武之仁,而在上者有桀纣之暴则可。不然,是未免于篡弒之罪也。” 在训诂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总结训诂的理论和方法,以全面深入揭示语言文字的系统和根源,就形成训诂学。 训诂学是从研究词义历史、地域变化入手,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古书的语言,以解释词义为核心,兼及文字、音韵、语法、修辞诸方面研究的学问。 古代研究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称为“小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二、训诂的作用 古文献阅读 理解词义、分析章句、了解行文体例 古籍整理 标点、校勘、注释、翻译、辑佚、辨伪 辞书编纂 资料收集、解形、注音、释义、引证 其他 文字、音韵、语法、修辞、语源(语言学的其他分支)/文化 三、训诂的原则 实践性: 第一,训诂要“贴近本意”,训诂的目的在于消除历史障碍,全面进入古代文化典籍,因此必须尽可能的贴近文本本意,首先必须尽可能贴近原著语言实际,这就要求对词义系统及其演变有全面认识。 第二,训诂要“讲究证据”,训诂的目的更在于引导时人进入古代文化典籍,不仅要让人知其然,更要让人知其所以然,因此训诂重证据。 黄侃:“求训诂之次序有三:一为求证据;二为求本字;三为求语根。” 陆宗达、王宁 “比较互证” 。 联系性: 首先体现在语言的内部研究上,要注意“六者互相求”,段玉裁序王念孙《广雅疏证》:“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六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五。” 其次,要注意联系具体语境,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所说的“依文为训”。 再次,要注意联系社会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