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1.4.2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VIP

【测控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1.4.2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测控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1.4.2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那肩负着伟大的疲倦和辛劳的母亲的形象,在一片收割后的田野的映衬下,超越了历史的进程而具有永恒性。诗人触摸到了乡土那古朴而悲凉、美丽又忧伤的灵魂内核,以一扇扇诗的窗口透析了现代乡土以及“地之子”自身的精神脉动与生命情韵。半棵树是一个让人心惊的残缺的形象,它被雷电劈掉了半边,长在荒凉的山丘上,但是依然直直挺立,长满青青枝叶。耳畔响起的数十年未闻的鹧鸪的鸣叫,唤醒了诗人心中蛰伏了几十年的故国之思,谱写出了这首情真意切的乡愁变奏曲。朗读文本,感知作品蕴含的哲思,体会诗的意象及诗人的沉思与联想之间的关系,体会诗人个性化的语言。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郑敏,1920年生,福建闽侯人,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九叶诗派”中的一位重要女诗人。她主张诗要含蓄、朦胧;主张诗要有丰富的意象和多样、浓重的色彩;主张写诗切忌平铺直叙,诗要有高潮。作品有《寻觅集》《心象》等。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李广田(1906—1968),字洗岑,曾用笔名黎地、曦晨等。山东邹平人。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汉园三诗人”之一。其诗歌大多抒写内心感怀和乡土人生,追求恬淡静美的文风。一生著述大多收入《李广田文集》中。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牛汉(1923—2013),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山西定襄人。著名诗人,“七月派”诗群的一员,以其富于革命激情的反抗侵略、呼唤民主的呐喊,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有诗集《海上的蝴蝶》《蚯蚓和羽毛》《沉默的悬崖》《牛汉抒情诗选》等。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洛夫,1928年生,原名莫洛夫,湖南衡阳人。中国台湾著名诗人。洛夫的诗善于从现象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多探索生死之谜,意象奇特,表现手法繁复多变,诗意晦涩朦胧,耐人回味。著有诗集《灵河》《因为风的缘故》《漂木》等,诗论集《诗人之镜》等,另有散文、译著多种。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金黄的稻束》 这首诗写于20世纪40年代,诗人在海德格尔的书里读到“诗歌是哲学的近邻”时,心灵被深深地震撼,而使其心有所属,诗人自己说:“一个昆明常有的金色黄昏,我从郊外往小西门里小街旁的女生宿舍走去,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边闪进我视野的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的稻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遂成此诗,抒发对收获与母亲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又表现了对历史与生命的无尽深思。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地之子》 《地之子》是李广田早期的代表作。在20世纪30年代,李广田是与何其芳、卞之琳齐名的诗人。他在其散文集《画廊集》的题记中说:“我是一个乡下人,我爱乡间,并爱住在乡间的人们。就是现在,虽然在这座大城里住过几年了,我几乎还是像一个乡下人一样生活着,思想着。”从这段话里我们也能看出他的诗《地之子》的风格——乡土气息,反映了他初期形成的现实主义的人生观念。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半棵树》 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诗人牛汉被囚禁两年,释放后也失去了用自己的名字发表作品的权利。“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理所当然”地被关进“牛棚”接受批斗,从事强制性的劳动。但这些并没有使他失去创作的欲望,相反,逆境反而激发了他更加强烈的生命意识。 据诗人牛汉讲,《半棵树》是他1972年在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看到同样被“下放”的冯雪峰瘦削的形象受触发而写的。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边界望乡》 此诗为诗人1979年到香港访问时所作,当时诗人赴台已整整30年。作为一名生于大陆、后生活于台湾的诗人,当他应邀访港,参观落马洲时,诗人的心情异常激动,他心中蛰伏了30年的故乡之思被唤醒了。洛夫这首诗的感情是个人的,又是时代的,它的深层情结则是超越时空的。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写汉字 3.解词义 凋残:①花、叶衰败脱落。②衰落;残败;减损。 贲张:扩张、膨胀。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辨用法 整合 整治 ①中国装备制造业重组和整合的计划被迫再次修改。 ②民政部要求认真做好公祭烈士活动方案的制定及烈士纪念场所环境整治、参观瞻仰纪念馆和烈士墓的讲解引导等工作。 提示两者都有“整理、组合”的意思。“整合”,侧重于几种关系的调整、组合;“整治”,侧重于整理、修理。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点评:这首诗一开始便用“金黄的稻束”这个意象来说明秋天丰收的景况;继而用一“站”字将稻束立了起来;接下来用“疲倦的母亲”这一意象来进行隐喻,秋天的稻束就像是历经沧桑的母亲,而此时沧桑的见证就是皱纹,但这皱纹是美丽的,这就更增添了诗人对母亲的赞扬,歌颂她们的伟大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