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原则(试行)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原则 (试行) 为加强配网“低电压”治理工作,提高治理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实施运维管控和相关基建、技改、大修等项目立项、审查提供依据,根据国家、行业和公司有关制度标准,特制定本原则。 第一章总体原则 1.1坚持多措并举、统筹治理,深入分析“低电压”产生原因,按照“先管理、后工程”、“一台区、一方案”的要求,综合管理、基建、技改、大修等多种手段,科学制定治理方案。 1.2加强与电网发展规划和地区发展规划衔接,根据电网规划落实进度、城区或村镇搬迁情况及“低电压”程度,区分轻重缓急优化项目立项,提高治理有效性,防止低效、无效投入。 1.3加强治理工程标准化管理,全面应用公司配网典型设计、标准物料、通用造价、标准工艺等标准化建设成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技术措施的先进性和规范性。 1.4落实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推动低电压治理中退役设备再使用工作,探索退役配电变压器跨省调剂使用的有效途径,避免设备大拆大换。 第二章电压采集及统计 2.1配网电压原则上应通过符合电压监测仪使用条件的电压采集装置自动采集,在其布点未实现低压用户全覆盖的情况下,可通过配变终端、智能电表等监测手段采集。 4.3根据线路负荷分布及末端电压情况,优化10千伏线路运行方式,合理控制供电半径,确保线路末端电压与额定电压偏差小于7%。在日常周期巡视中,对重超载、供电半径及导线截面不符合《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4.4综合分析变电站母线电压、配变位置,分区段合理确定配变分接头初始档位,原则上距线路首端15公里以内的配变分接头档位设置为10.5千伏,距线路首端15-30公里的配变分接头档位设置为10千伏,线路超过30公里的末端配变分接头档位设置为9.5千伏,并根据台区负荷季节性变化及时调整配变分接头。 4.5严格执行配网运行规程相关巡视周期要求,强化配网中、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运维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缺陷。每年开展一次无功补偿装置检查及无功实测,确保无功补偿装置定值设置合理、投切正确,线路及配变功率因数大于0.9。 4.6按月开展配变负荷监测工作,迎峰度夏、春节保供电等负荷高峰期应每日监测。对于出口电流不平衡度超过15%且负载率大于60%的配变,应调整三相负荷平衡。根据相邻台区配变负载及用户分布情况,合理调整台区供电范围,提高台区电压质量。 4.7以两年为周期测量配变中性点接地电阻,100千伏安及以上的配变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100千伏安以下配变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不满足要求的接地装置应及时消缺,消除因接地不可靠引起的中性点电压偏移。 4.8在负荷高峰前的一个巡视周期内,完成配变台区综合检修工作,重点排查老旧及小截面接户线、设备及导线接头等,消除因施工工艺不当造成的设备缺陷。 4.9健全营配协同工作机制,平衡分配新接入用户负荷,对可能造成配变重过载、用户“低电压”的应优化控制用户接入。 第五章工程治理 5.1对于实施运维管控后仍存在“低电压”的变电站、线路、配变台区,应根据“低电压”产生原因,采取变电站中压母线、中压配网线路末端、配变台区“低电压”治理措施。 5.2变电站中压母线电压治理 5.2.1对未实现区域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的区域,应加装AVC系统,并逐步接入具备“四遥”功能的变电站。对近期无法实现AVC控制的变电站,宜加装VQC装置。对不满足调压要求的无载调压主变更换为有载调压主变。 5.2.2对于容性无功补偿装置单组容量过大、运行调整困难引起中压母线“低电压”的变电站,如110千伏变电站容性无功补偿装置单组容量大于6兆乏、35千伏变电站容性无功补偿装置单组容量大于3兆乏等,应加装电压调节型无功补偿装置。 5.2.3因变电站电容器无法正常投运导致中压母线出现低电压的,可采取以下措施: 1)对于无功波动大,电容器投切频繁的,可加装电容器智能投切装置实现电容器过零投切。 2)变电站10千伏母线电压谐波总畸变率大于4%,可加装(改装)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5.2.4对于已经装设AVC、线路调压器(并联无功补偿装置)、有载调压配变的区域,可加装配网无功电压三级协调控制系统优化治理“低电压”。 5.3中压配网线路末端“低电压”治理 5.3.1针对区域性线路末端“低电压”,应结合电网发展规划和用电负荷增长需求,优先考虑加快电源点建设和新增变电站出线,山区、农村偏远地区等负荷分散区域,可采用35千伏配电化建设;针对局部或单条线路末端低电压,应依次采用增大导线截面(10千伏城市配网架空主干线截面不宜小于150mm2,农村配网架空主干线截面不宜小于95mm2),加装10千伏并联无功补偿装置、10千伏线路调压器、10千伏串联补偿装置等方式治理。 5.3.2在线路功率因数低于0.9的超供电半径线路(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城市超过3公里,农村超过15公里)宜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