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教材整理(张荣翼李松版).doc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概论教材整理(张荣翼李松版)

文学与作品第一章 文学与语言文学从根本上说是语言性的,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是与其他艺术作品最大的区别。有关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有两个观点:①语言是文学的载体,是手段和工具,文学表达是目的;②语言是文学的本体,是文学存在和显现价值的本体。一、文学语言的理解⑴言可尽意孔子要求语言表达要“文质彬彬”,“辞达而已矣”。文德统一,即外在的美和内在的德。对于语言与意、象之间的关系,孔子认为,书、言、意之间不可直接通达,于是圣人通过立象来沟通三者。王弼认为“言出于象”,可以通过语言追索象的存在,“象生于意”,可以从形象之中理解意义所在。⑵言不尽意庄子有“得意忘言”的观点,认为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意识的,掌握了思想意识就不必在意语言了。他还认为语言有言说的边界,而意义的内涵无限,书写固然具有记录的功能,但意义并不是语言能完全传达的。庄子对于言意困境的揭示引导人们去思考文学表意功能的巨大潜能。刘勰也认为“神道难摹”,微妙的道理即使用精确的语言也不能完全表达。言不尽意的主张既是对言与意的边界的区分,也体现了对言语背后的意义的探索精神。二、文学语言的特点①形象性:形象性是文学的首要特征,体现在以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文学的媒介是观念性的语言符号,而不是视觉符号,因此作家需要多种手法实现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如运用修辞手段。②蕴藉性:语言有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普通语言侧重指称功能,而文学语言则侧重表现功能,是情感性的,功用在于表达情感。文学作品语言的这种内指性显示了它与其他文体语言的差异。③音乐性:汉语具有音乐美,主要体现在音节、节奏和韵律上。魏晋后出现了古典诗歌“律绝体”,近体诗讲究平仄、对偶、长短和轻重的格律规范,开始看重汉语言本身的音乐性。不仅在诵读时有音乐感,意象与情感也在虚实、明暗、上下的变化中推进、对照与转换。西方语言也具有声音、节奏与韵律的音乐感。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