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善德”文化对常德的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善德”文化对常德的价值

论“善德”文化对常德的价值 常德市武陵镇常沅小学—-袁 冰 胡开慧 摘 要: 常德,古称临沅、武陵、朗州、鼎州,是湖南建城最早的城市之一,常德自张若建到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历史上是兵家必争的湘西重镇、五省通衢的重要商埠、人文渊薮的名城,积淀了厚重的文化资源。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 “善德”文化对常德市民的影响。第二部分对“善德”文化的基本观点。 第三部分善德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代价值。 关键词:文化影响 基本观点 价 值 精 神 一、“善德”文化对常德市民的影响 常德地处武陵山脉、雪峰山脉和苗岭围成的“口袋形”谷地的出口,沅水之滨,洞庭湖之野。在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企业文化转型的今天,善卷善德文化究竟能够发挥哪些积极作用?对这个问题,除了市、区两级“人大”和“政协”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的正式提案、建议案之外,不少干部群众也积极主动地进行过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系统的建议。这里两个比较突出的实例,可以看出市民在这一方面的热情和积极性。 一是中共常德市委副秘书长、市农村办主任,和常德市农村办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发表在2007年第7期《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杂志的《弘扬善卷美德古文化,建设现代和谐新农村——把德山和鼎城善卷垸建成集农业生态旅游和德育及防洪为一体的“中华道德园”》。文章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一个基本追求。善卷美德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道德的始祖,且植根于常德这片沃土,是常德历史文化的灵魂和骄傲,其精神实质就在于建立和谐的农村社会。文章探讨了弘扬善卷美德古文化对于建设常德现代和谐新农村的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认为弘扬善卷美德文化是常德发展的历史必然,既是常德现实发展的需要,更是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 再一是在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12月中旬至2008年4月中旬开展的“我为常德城市发展献一策”的主题活动中,常德博物馆职员奉献出自己的“我为文化名城建设献一策”的专题文章:《以善德文化为主题打造常德文化名城》。文章认为,历史是城之根基,文化是城之灵魂。一个城市的魅力不是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于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共生。要把常德建设成文化名城,首先要找到自已的特色,确定自己的主题。常德处于荆楚文化和湖湘文化的交汇处,既兼有二者的特点,更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而常德最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就是发祥于常德德山的善德文化。只有将善德文化确定为常德文化名城建设的主题,才能最有效地发掘出本地独有的文化遗产,使其发扬光大,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相映衬。文章建议,首先把弘扬善德文化作为常德文化名城建设的主题,然后突出主题,明确重点,把弘扬善德文化的主题蕴含在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并贯彻到文化名城建设的每一个局部。这样经过全体市民的努力,常德市一定能够建设成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风尚优良、文化生活丰富、文化设施先进的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二、我们对“善德”文化的基本观点 本文认为:近代常德是一座功能完备、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山环、水绕、湖映的生态地理环境赋予了常德商旅云集和谪隐仙境的文化意义;功能完备的建筑文化昭示着这座城市发育极其健全;中西交汇、碰撞的精神文化,展示了这座城市精神创造的宏富和精神消费的兴旺;古朴的街巷生活风情展现了这座近代商岸城市的生活画卷;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则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深度。 一是善德文化是一种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是常德地方文化的源头。 善德文化,因为善卷而产生。善卷是与上古尧、舜同时代的人,因此善卷和尧、舜一样,同样属于人类文明萌芽时期的精神创造者和探索者。文化本身是动态的,是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的。善德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同常德德山地方密切相关,其发展过程中,也融汇了当地楚文化的因素并成为其主要内容,善德文化为当地楚文化所继承并发展。因此,善德文化是一种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是今天常德地方文化的不二源头。 二是发展中的善德文化,既融汇了楚文化的精华,也融汇了儒学、道家、道教、佛教等各家的精华,其本身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类的思想史上,对“善”如何形成为一种“德”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里我们从中国文字的演变,便可窥见人们认识的升华过程。 “善”作为一种肯定性的价值观念,同“義(义)”字、“美”字等一样,在先秦早期的典籍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例如,在《周易》思想中,就形成了“观物取象、格物穷理以求真;凝道、行道,以心循理来守真;观感化物而求善,至诚得天而至善;合天人以求美,天人合而尽美”的思想体系。先秦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著作《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一样。它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功;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