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民族民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中国民族民俗 第一节、汉族民俗 一、民俗概况 汉族,我国人口最多,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其先民经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战国时已形成为以“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体,黄帝和炎帝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以与周边各族相区别。东汉以后始有汉族之称 (一)、汉族居住民俗 汉族自古各户自成院落,院落多为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 1、民居:如汉族典型民居、陕北窑洞、南方竹楼、平遥古城 2、宫式建筑:故宫 3、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陕北窑洞有靠山土窑、石料接口土窑、平地石砌窑多种,一般城市里以石、砖窑居多, 而农村则多是土窑或石料接口土窑。陕北窑洞以靠山窑为最典型。它们是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往往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有的在洞内加砌砖券或石券,以防止泥土崩溃, 或在洞外砌砖墙, 以保护崖面。规模较大的在崖外建房屋,组成院落,成为靠崖窑院。 (二)汉族服饰 服饰是指人的穿着和佩戴的饰物的总称,广义的衣裳包括冠、衣、裳、鞋四大类。 1、汉民族的冠 (1)冕冠:古代帝王公卿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时所戴礼帽 (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 (2)凤冠: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礼帽 (3)朝冠:与朝服配合使用,一般在朝廷举行大典时使用 (4)进贤冠 (5)乌纱帽:当官的代名词 (6)凉帽:清代男子礼帽 (7)便帽:又称瓜皮帽 2、汉族的衣裳 上衣 (1)深衣 (2)袍:如清龙袍、旗袍、清男子服饰 (3)袄 (4)背子:宋代、明代 (5)中山装 下裳 (1)裙 (2)裤 清 代 男 子 服 饰 清代服饰?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其中有一种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马褂的形制为对襟、大襟和缺襟(琵琶襟)之别。对襟马褂多当礼服。大襟马褂多当作常服,一般穿袍服外面。缺襟(琵琶襟)马褂多作为行装。马褂多为短袖,袖子宽大平直。颜色除黄色外,一般多一天青色或元青色作为礼服。其它深红、浅绿、酱紫、深蓝、深灰等都可作常服。本图为戴暖帽、穿马褂、行袍的男子。 明代皇后冠饰 明代皇后服饰? 凤冠是一种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的礼冠早在秦汉时期,就已成为太后、皇太后、皇后的规定服饰。明代凤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后妃所戴,冠上除缀有凤凰外,还有龙等装饰。另一种是普通命妇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缀龙凤,仅缀珠翟、花钗,但习惯上也称为凤冠。本图为龙凤珠翠冠。 (三)语言 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汉藏语系,具体分为北方、吴、湘、赣、客家、闽、粤等七大方言。 现代汉族的共同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节日 (一)春节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确定夏历(农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因此称为新年。 (二) 元宵节 又名上元节,指正月十五日,即农历新的一年里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代称夜为“宵”,故称“元宵节”。 (三)清明节 清明属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后与寒食节的习俗相融合,成为传统节日,节期在公历每年4月5日左右。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夏季最重要的节日。 (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俗称八月节,是一个象征团圆的传统佳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个大节。唐代初年,中秋节被正式定为节日。 三、饮食 茶和酒是汉族的传统饮料 第二节 中国北方部分少数民族民俗 满族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尤以辽宁最多,最初称为肃慎,五代时为女真,1世纪皇太极改名为满洲,辛亥革命后改为满族。 概况:语言文字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17世纪40年代后,满族普遍使用汉语和汉文,现在只有黑龙江的少数老人会说满语。 民俗:宗教信仰 满族曾笃信多神萨满教,后来信奉佛教。现在部分地区仍保留萨满教信仰。 民俗:居住 院内影壁墙东南角竖一索伦杆(谓之神杆),顶端安放一个锡斗(木板做成的方斗型),内装切碎的猪肠、心、肝、肺和五谷杂粮;地面四周,不能堆放杂物和拴牲畜,必须保持洁净 满族住房,一般东南开门,其结构形似口袋,三面设炕,西炕供奉祖先神位,俗称“口袋房,曼子炕”,以西炕为尊,供祖宗神位,南炕为小,北炕为大。 民俗:饮食 主食是小米,吃黄米干饭、黄米饽饽,喜粘食。风味食品是白肉血肠和猪肉酸菜炖粉条。代表菜是八大碗的满洲席,风味小吃和点心品种繁多,农历除夕必须吃手扒肉,以萨其马最为著名。 民俗:服饰 古代,满族先民一年四季都穿袍服,因八旗制度而称之为“旗袍”。 民俗:禁忌 满族有尊老的习俗。 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和堆放杂物; 不得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穿带狗皮袖头的衣服; 在满族人家里做客,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赶狗,更不能说狗的坏话; 不得打喜雀和乌鸦; 不得在索伦杆上拴牲畜。 朝

文档评论(0)

sfk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