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索性中医药综合实验
课 程 论 文
( 中医学七年制 专业)
论文题目 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分析方法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实例
小组成员 吴华江、杜文婷、费可、赵斯静、刘兆宜、周驰
指导老师 郑 青 山
2010 年 7 月 4 日
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分析方法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实例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非线性多元回归模型,对多组分均匀设计并对其作用进行定量分析,以获取最佳组方。 方法 基于多元回归模型,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分析方法[1-4] ,将相互作用项作为固定效应引入模型,同时考虑整体实验中的个体间变异及个体内变异,对复方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作全面考察。结合文献数据[2],建立起基于虫草多糖、丹酚酸-B、苦杏仁苷、绞股蓝总皂苷四种中药组分按不同比例联用时,治疗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中肝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数据的多元回归模型,并利用复方效应预测模型结合专业知识寻找出最佳配伍及其剂量配比。 结果 ①基础模型与复方预测效应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交互项筛选标准结合专业知识,添加X1X4作为交互项,OFV下降12.745,模型改善。②基础模型与复方预测效应模型的拟合基线值E0均为491.5μg/g,与专业相符。根据基础模型,复方配伍中,X3为主药(P0.05);其次是X1、X2、X4(P0.05),量效关系不明显。根据最终模型,X2量效关系仍不明显(P0.05),X1X4呈较强的拮抗作用。③最终模型提示在实验涉及剂量范围内效应最小值为290.2874,即在最适剂量配比,本组方可使HYP从547.9704μg/g下降至290.2874μg/g,理论上最优组方为:虫草多糖160 mg、丹酚酸B盐32 mg、苦杏仁甙160 mg、绞股蓝总皂甙50 mg 。 结论 多元回归模型在中药有效组分或成分群配伍的研究是可行的;均匀设计在中药有效组分或成分配伍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价值;中药复方有效组分或成分配伍,有其内在的变化规律,不能简单相加。
关键词 混合效应,多元回归,中药配伍,相互作用,最佳组方
中医药学中多运用中药方剂配伍来治疗疾病,其久盛不衰疗效显著的原因在于利用了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对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不断,发展十分迅速,本实验采用建立相互作用动力学多元回归模型[1]的方法,对用复方中药“扶正化瘀胶囊”4种有效组分均匀设计法抗肝纤维化研究[2]的数据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以期获取最佳组方的方法研究探索。
1、方法
1.1实验设计
由于基础模型为多元回归模型,实验设计主要采用均匀设计[2]。该次实验剂量分配采用U9(95)均匀设计表。
1.2基本模型
Eexp = E0 + E1 + E2+ E3+ E4 (式1)
Ei = bi ×Xi (式2)
复方期望药效Eexp求算式中,i=1 - 4,E0代表基线效应,E1 – E4分别代表各组分剂量(X1 – X4)在复方中的期望贡献值;bi 为权重指数(weighed index of importance, WII),可区分各组分在复方中的重要程度。
1.3固定效应模型
本模型又称组分相互作用模型,固定效应实为相互作用(Eint):
( = Eint ={E12, E13, E14, E23, E24, E34} (式3)
Eij = bijXiXj (式4)
Eint为只考虑两两间的交互效应,由X1X2、X1X3、X1X4等所产生,通过分析该组分的系数值确定其相互作用性质。可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 NONMEM)去寻找交互效应。即在基本模型中每增加一个交互项,其目标函数值(objective function value, OFV)至少达到预先选定标准(至少P0.05),否则不予纳入,此外还需综合考虑方程专业可行性。如有其它影响因素,也可纳入分析。
1.4随机效应模型
药物相互作用中的随机效应(Erand),可表达如下:
Erand = ( + ( (式5)
(为模型的随机效应,服从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浙江]永康市委统战部编制外工作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VIP
- 教你三步查看老婆微信聊天记录.docx VIP
- 2022年公务员考试内蒙古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doc VIP
- 兴澄特钢海洋工程用钢研究与开发现状..ppt VIP
- 运动解剖学课件.pptx VIP
- 2025年气瓶检验员考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大学藏文四级考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pdf
- 新解读《GB_T 20970-2015石油天然气工业 井下工具 封隔器和桥塞》最新解读.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