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宏观经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生钰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唐山学院经济管理系刘文燕第一讲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讲 宏观经济学导论 导论部分将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与微观将济学的区别、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进行提要性介绍,从而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初步了解和认识。 第一讲 宏观经济学导论 1.1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2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1.3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1.4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1.5 宏观经济变量 1.6 宏观经济运行的流程 1.1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产生微观基础: 市场失灵 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 理论基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经济大危机1929年美国股票价格由平均每股365美元暴跌到81美元,降低了78%。财政信贷危机很快波及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于是经济危机在美国全面爆发 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据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的人无法维持生计(1100万户农村人口未计在内),流浪人口达200万,仅纽约一地1931年一年中记录在案的饿毙街头的案件就有20000余起。这一时期出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来被称作“萧条的一代”。全美有330万儿童失学,女孩子为了养家糊口冒着怀孕的危险以10美分一次的价格到街上卖淫。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当美国参加二战需要补充大量兵员时,因体质不合格遭淘汰的达 40%!美国1930年大饥荒至少有800万人以上被饿死, 约占当时美国总人口的7%。 人物简介: J. M. Keynes(1883—1946) 罗斯福新政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理论上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将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化----凯恩斯革命),罗斯福新政在实践上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的例证.罗斯福新政从1933年3月开始实行,起主要措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旨在整顿经济秩序,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监管;另一类是为了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就业而采取的措施。 1.1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发展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1936 《通论》凯恩斯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不能自动保证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财政政策。二是货币政策。 新古典综合派----1948萨谬尔森《经济学》战后,在以萨谬尔森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经济学家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学,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如价格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以及分配理论与福利经济学被称为“微观经济学”。1.1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发展 新古典经济学派(新自由主义思潮)70年代西方经济开始进入滞涨阶段,新古典学派逐渐崭露头角,西方发达国家在80年代先后走上了自由化的道路,凯恩斯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改变。 货币学派(弗里德曼) 供给学派(拉弗曲线) 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人物简介:Milton Friedman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研究领域: 消费 货币史与货币政策 稳定性政策的混合使用 人物简介: Robert E. Lucas 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研究领域: 理性预期 货币中性理论 转型经济分析 1.1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发展 新凯恩思主义  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成功地控制住了通货膨胀,但经济增长仍然达不到60年代的水平。而且失业严重着使得人们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产生了怀疑。同时,在80年代后期,一些新凯恩思主义者吸收了新古典经济学派的部分理论和方法,并在坚持凯恩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新凯恩思主义经济学,在90年代产生了重大影响。 1.1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轨迹: 1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 建立理论(定义、假设、假说、预测) 3检验理论 (互补性理论和竞争性理论) 4 提出政策、建议1 经济学非科学,而是一门学问。 正确认识经济学 2 经济学是一种思考方式。 经济学——作为科学的“软肋” 经济学在其科学性方面至少存在三根软肋: 实证检验不确定性: 经济现象特别复杂,度量成本很高,或数据质量存在问题。 经济过程不具备完全可重复性,难以采用可控实验研究。 需要大量发表规范性意见:规范性意见,涉及价值判断,不具有纯粹科学性。经济学家难以摆脱利益因素影响: 配置资源,必然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经济学家发表规范性意见,本身也有利益涉及其中。 经济学领域存在争议,10个经济学家有一打观点和意见。经济学归根到底是两大流派之争。 1.2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与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消费者行为等个量对象相对应,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 研

文档评论(0)

pep2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