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教学设计总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梵净山教学设计 张亚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况 让学生在了解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况的基础上,自己独立写一篇导游词 模拟国家自然保护区导游讲解,达到基本熟悉 教学重难点: 写一篇导游词并模拟国家自然保护区导游讲解,达到基本熟悉 教学方法: 图文并茂法、因材施教法、深入浅出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国家自然保护区图片、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图片导入新课 梵净山基本概况 梵净山(Mount Fanjing),原名“三山谷”,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得名于“梵天净土”。梵净山曾荣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也是武陵山脉的标志。主峰红云金顶海拔2336米,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梵净山山门距铜仁市80公里,距省会贵阳460公里。 地质地貌 梵净山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相对高度达二千米),它不仅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而且还是横亘于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四省(区)的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 梵净山是中国黄河以南最早从海洋中抬升为陆地的古老地区。梵净山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中生代的造山运动,把该地区卷走了鄂川湘黔侏罗山式褶皱带。由于构造控制,尔后一直处于强烈的隆起区,拔地而起成为武陵山之巅。出露的中元古宇梵净山群,是陆向裂谷盆地-红海型新生洋盆地火山-沉积岩系;山麓和山顶部分主峰保存的同是上元古宇板溪群-下江群波动陆缘碎屑沉积。 自然资源 梵净山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梵净山现存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并孑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其存有生物种类2601种,其中植物180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21种,占贵州全省受保护植物总数的43%;动物801种,脊椎动物有38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9种,占贵州全省受保护动物总数68%。梵净山还拥有很多珍稀物种,比如黔金丝猴、珙桐等。 气候特点 梵净山地区受东南亚太平洋季风控制,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海洋季风影响十分显著,冬季受寒潮影响一般较小。梵净山年平均气温13.1℃至l4.7℃,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5.3℃,最冷月(二月)平均温度2℃,气温随地势增高而降低。年无霜期270-278天,年日照时数900-1170小时,年降水1100-2600毫米之间,相对湿度平均达80%。按热量带划分,有明显的垂直带谱,从山脚至山顶分别是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光能充足,雨量充沛,无严寒酷暑。 六、梵净山佛教渊源 1、佛教传入 梵净山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宋代,佛教已正式传入梵净山。北宋初年,在该山西麓的思邛县兴建了贵州省较早的一座寺院-西岩寺(今印江县城郊)。(道光)《印江县志》云:“西岩寺……宋时建。”《思南府志》云:“西岩寺,在(印江)县西五里,宋时建。”《贵州名胜古迹概说》云:“西岩有寺,宋迹也。”西岩寺建于北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965年),历代多次重修,后毁于“文革”,是贵州境内一座有一千年历史的著名古寺,实为梵净山佛教的祖庭。 2、佛教兴起 明初,明朝政府在梵净山地区开采朱砂与金矿,派有官员督办。由于梵净山风光神奇,佛教于是兴盛起来,成为僧众向往的“梵天净土”,故正式得名“梵净山”,民间则称“大佛山”。明初在梵净山重修西岩寺外,还修建了天马寺等寺庙。明永乐11年(1413),思南土司、思州土司为争夺朱砂发生战争,明政府改土归流,在梵净山环山地区设立思南、铜仁、松桃、石阡四府。同年,贵州行省正式成立。 到两百年后的明万历年间,梵净山因“有古佛道场”而被称为“古迹名山”。贵州巡抚郭子章(今江西省人)撰《黔记》(1608)载梵净山云:“贵州山以梵净山为第一,可比天台。”明末浙江诗人谢国梗抗清失败后,隐居梵净山,便自号“天台逸人”。 3、佛教文化 历代所修寺庙甚多,大小寺庙数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最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护国寺占地就3000平方米,寺产遍及周围30多里。释迦殿、弥勒殿在金顶上,始建于明朝,左为释迦殿,右为弥勒殿,中为金刀峡,天桥横跨峡上以沟通两殿。庙后各有一巨石,一名晒经台,一名说法台。这组建筑地处梵净山绝顶,下临一千多米的深谷,举目四眺,百里风云尽收眼底,甚为壮观。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顶左侧,正殿三间,门额阴镌“敕赐承恩寺”五字,两侧配殿八间,仅存部分残墙,全部建筑面积占地1250平方米。镇国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于明代,20世纪50年代倾塌。金顶古庙较多,遗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顶、圆通殿等多处,可惜尚存文字资料少。 4、碑石摩

文档评论(0)

123****66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