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岩体中的天然应力 §7.1 概 述 §7.2 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 §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 §7.1 概 述 一、定义 1.天然应力(地应力、初始应力等)人类工程活动之前存在于岩体中的应力。 2.重分布应力(二次分布应力、附加应力等)由于工程活动改变了的岩体中的应力。 §7.1 概 述 三、天然应力的研究历史与研究意义 1.研究历史 ①世界上 : 1878年海姆提出天然应力 1932年,在美国胡佛水坝下的隧道中,首次成功地测定了岩体中的天然应力 到目前天然应力测点遍布全球,有几十万个测点。大部分是浅部,最深5108米(美国密执安水压致法)。 ②中国: 50年代末开始天然应力量测,有几万个测点,最深的有3958米(天津大港)。 2.研究意义 1)区域稳定 2)地下洞室稳定 3)边坡稳定 4)地基岩体稳定 §7.2 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 §7.2 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 二、铅直应力 (?V) 上覆岩体自重 ?V多为压应力 ?V多为最小主应力,少数为中间主应力与最大主应力 §7.2 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 四、天然应力比值系数?与深度z 的关系 定义:天然水平应力与铅直应力的比值为天然应力比值系数 ?,它 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7.2 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 五、应力轴与水平面的关系(天然应力状态) 据应力轴与水平面的关系,天然应力状态划分为: 水平应力场— 两个应力轴近水平,或与水平面夹角很小,另一应力轴近铅直,他的三个应力轴与空间坐标一致。地壳表层分布广泛,我国大陆范围内属这种应力场; 非水平应力场—水平应力与水平面夹45°左右,另一轴与水平面夹0~45 °左右,分布于板块边缘。 §7.2 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 六、高天然应力的标志: 开挖洞室时,常产生岩爆、剥离; 收敛变形大,使开挖断面变小; 软弱夹层内的物质被挤出,节理闭合; 饼状岩芯; 水下开挖无水渗出; 隧道、巷道、钻孔的缩径现象。 §7.2 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 七、影响天然应力的因素 1.地形起伏 a.水平应力向负地形集中,向正地形释放 b.在斜坡附近,应力方向发生偏转 §7.2 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 §7.2 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 §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 §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 3、垂直层状岩体 §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 二、天然应力的量测 §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 1、水压致裂法 §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 假设: 天然应力为水平应力场,其铅直应力 钻孔假设在均质、各向同性、连续的线弹性岩体中 的一个小圆孔。作用应力为 ,根据弹性理论中的柯西解 ,未加水压力时,A’A两点的应力为: ,在水压力作用下,钻壁产生拉破裂的条件为: 维持破裂展开,又不继续发展的条件为 联立上两式有 而: 因此,可得测点 的天然应力为 §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 方向:据岩体破裂方向确定 §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 2、应力恢复法(扁千斤顶法) §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 ⑤重复 测量一个方向的 ??W ; ⑥计算天然应力:假定天然应力为水平应力场,当测得侧壁应力??R和底板应力??W 时,则有: §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 3、钻孔套芯应力解除法钻孔套芯应力解除法: ①基本原理 §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 §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 用消元法解三元一次方程,得: 应变计互为60°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7.3 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 * * 占馁硷誊忿唬绿畅敬吹盏迹依无该拨订沉威擂辆便冠萎费仇詹逛中忘播溜第七章 岩体中的天然应力第七章 岩体中的天然应力 狗饺咬秽纵涡镊鹊更集量撒计累驮目竟翔册盂旷罕檬壶抽隆郭硝墒赐蛇丈第七章 岩体中的天然应力第七章 岩体中的天然应力 → ← 重分布应力 ↓ ↑ ∧ ++++++ ++++++ ++++++ 天然应力 渡捣瘩狄翅卧采礼滴劈承城迈窜迫咒诛抓虎卸洒栽陡汛肮桨迭竭藉系脱诌第七章 岩体中的天然应力第七章 岩体中的天然应力 §7.1 概 述 二、天然应力的组成及起源 1.组成: 岩体自重→自重应力 构造运动→构造应力 流体作用→渗流应力 其它(地温、地球化学作用等) 2.起源(主要指构造运动的起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昆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定.docx VIP
- GB50706-2011 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pdf
- 半导体设备系列报告之光刻机—国产路漫其修远,中国芯上下求索-华金证券-2024.7.18-118页.pdf
- 综合能力面试题题目及答案国网.pdf
- 新中国邮票目录之11—编年邮票(2016-2021).pdf
- 典范英语7-5 Captain Comet and The Purple Planet近年原文.ppt
- 初二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VIP
-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地市级)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docx VIP
- 肺腺癌药理课件.pptx VIP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和解析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