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部分()人和能量的关系2013.ppt

  1. 1、本文档共1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人和能量的关系 主要内容 人体电学特性 人体阻抗:细胞,组织阻抗特性 电流的生理效应 低频电流作用 高频电流作用 人体电磁场特性 生物体磁现象 电磁场生物学效应 生物体机械特性 超声波对人体作用 生物体光学特性 生物超微弱发光 可见光对人体作用 发生性射线对人体作用 X射线危害 X射线防护 2.1、生物体的电特性 2.1.1 细胞电特性 细胞膜同时具有电阻和电容的特性,在直流和极低频的情况下,基本上是绝缘的,整个细胞可以看作是一种绝缘层包围的导电区。 细胞静息电位 跨膜电位的行程。 细胞动作电位 细胞膜及其电位示意图 生物电的利用 最早被人注意到的生物电现象是电鳗鱼放电。 在公元前三百多年,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提出了电鳗鱼的“震击”作用,在公元一世纪,古罗马医生就曾用电鳐的放电来治疗痛风。 1678年,荷兰生物学家斯威莫尔登(Svay Malden)用蛙的肌肉做肌肉的收缩实验,但未引起关注。 从1780年开始,意大利学者伽尔伐尼(Galvani)用蛙和蛙的肌肉标本研究神经与肌肉的生物电现象,并于1791年发表著作,于1974年做出了决定性实验,发现了神经和肌肉的损伤电位,确定了神经和肌肉的放电作用。随后,与伽尔伐尼同时代的物理学家伏特(Volt)发明了电位计,客观记录了新鲜蛙肌的损伤电位达50~80毫伏。 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 RP) 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细胞膜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侧聚集负电荷,带负电;膜外侧聚集正电荷,带正电,细胞膜两侧保持稳定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 细胞膜受到刺激时,表现出细胞兴奋的过程即为动作电位的过程。动作电位是膜受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膜两侧电位的快速而可逆的翻转和复原。 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Na-K泵,需要消耗三磷酸腺苷(ATP) 动作电位传导 在细胞膜上任何一点产生的动作电位会不衰减地传播到整个细胞膜上,这称之为动作电位的传导。 细胞膜的电阻和电容特性 细胞膜同时具有电阻和电容特性。 位于细胞膜内的细胞液和膜外的细胞外液均为含有多种带电离子的导电性良好的溶液,而细胞膜两侧存在稳定的电位差(静息电位),且对某些带电离子不通透,此种情况下细胞膜近似于已充电的电容(因两侧已聚集电荷)。 对于其它可通透的带电离子,如Na+、K+离子,相当于有电流通过,此时细胞膜相当于电阻。 由此膜电阻和膜电容同时存在,成并联关系 2.1.2 皮肤阻抗 皮肤阻抗 干燥的皮肤为100~300Ω/cm2,而潮湿的皮肤电阻只有干燥皮肤的1%。汗腺的分泌可以大大降低角质层电阻。 为了减小皮肤电阻对测量的影响,在进行人体电信号测量时,经常要首先将皮肤表层的角质层和皮脂去除,其常用方法为用酒精或细砂纸擦洗皮肤表面或在皮肤表面涂抹导电膏。 皮肤电阻抗 对于涂敷导电膏的情况,因角质层中存在的主要是死亡的角质细胞,当表面电极通过导电膏和皮肤接触时,角质层此时充当离子半透膜。因导电膏中有些体积较大的离子无法通过角质层,在角质层两边即会产生由离子浓度不同引起的电位差,称之为浓差电动势。 同时,在电极和皮肤之间存在由电偶极层产生的电容, E为浓差电动势,C为导电膏与皮肤形成的电容(类似膜电容),RC为其漏电电阻(类似膜电阻),R为皮肤其他组织的电阻。 2.1.2 人体阻抗 人体阻抗是包括人体皮肤、血液、肌肉、细胞组织及其结合部在内的含有电阻和电容的全阻抗。人体阻抗是确定和限制人体电流的参数之一 2.1.3 电流的生理效应 电流流过生理组织的三种效应: 1.组织的电阻性而产生焦耳热 2.兴奋组织(神经和肌肉)的电兴奋 3.电化学烧伤,直流电和高压造成组织损伤 这些作用不是单独发生,而是几种重迭发生的。 若干名词 1.感觉阈--一个人所能感觉到的最小电流; 2.脱开电流--被实验者能随意缩回的最大电流; 3.呼吸麻痹--更大的电流会引起呼吸肌的不随意收缩,如果不断开电流,会严重到足以引起窒息。在18~22mA时呼吸停止; 4.疼痛和疲劳--剧烈的肌肉不随意收缩和剧烈的神经兴奋会是疼痛的,并且时间长了,会引起疲劳; 频率对脱开电流也有很大的影响 宏电击(macroshock)--在体表上外加的巨大电流,且加在身体表面的两个点上时,只是总电流的一小部分流过心脏。 微电击(microshock)--在身体的任何位置上,进入体内在心脏内部所加的电流; 在有心导管情况下,所测得的人类心脏纤颤的数据说明了80~60μA的电流就能引起纤颤; 微电击的允许安全极限一般是10μA; 电流分为低频和高频,低频电流是产生电击的原因。 高频的作用 频率增高时,刺激作用逐渐减小; 频率超过1KHz时,刺激作用随

文档评论(0)

mg600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