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奔涌怒吼的诗行课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河奔涌怒吼的诗行(铭记·抗战中的诗歌)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27日 ? 24 版)  诗歌,时刻感应着时代的剧变。抗战中的诗歌,诞生于民族存亡的时刻,形成了它们特殊的风格。把诗歌与抗战相结合,作国人抗战的有力精神武器,成为许多诗人共同的创作方向。   抗战期间创刊的《诗报》这样告白:“诗歌,这短小精悍的武器,毫无疑义,对抗战是有利的,它可以以经济的手段暴露出敌人的罪恶,也能以澎湃的热情去激发民众抗敌的意志。”抗战,使中国诗歌走上了一条诗人们以前未曾预料的路,全民族共命运,把诗歌与民众结合得空前紧密。而对诗歌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创新,也为中国新诗后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天,让我们重读那些沉郁、沉痛、激昂与激愤的诗歌,再次感受时代的怒吼。   ——编?者     寒潮里起悲歌   程光炜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沿着雪夜的河流,   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   那破烂的乌篷船里,   映着灯光,垂着头,   坐着的是谁呀? ?   ——啊,你,   蓬发垢面的少妇,   是不是   你的家,   ——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   已被暴戾的敌人,   烧毁了么?   是不是   也像这样的夜间,   失去了男人的保护,   在死亡的恐怖里,   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 ?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在抗日战争的诗歌创作中,艾青无疑是创作力最旺盛、成就最大的诗人。这八年,他走向自己创作的第一个高峰,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例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乞丐》《手推车》《他死在第二次》《我爱这土地》等。   作家王蒙回忆,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在美国爱荷华大学举办的“国际笔会”上,隔绝多年的海峡两岸作家第一次聚首。因长期分离,大家一时不知话应该从何说起。这时,有人提议朗诵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当热血沸腾、情绪激昂而悲伤的作品朗诵完毕,大家的心理隔绝一下子消逝了。今天看来,这首写于七十八年前的诗作,仍然可以说是凝聚民族共同记忆,激起人们内心深处强烈历史共鸣的最佳诗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并不是一首构思已久、反复酝酿的作品。它1937年12月诞生于日军围城,即将举行大会战的武汉,带有仓促写就的痕迹。可在封锁着中国的寒冷中挣扎而出的长诗,却带着超乎人们想象的艺术生命力,成为不朽之作。   艾青二十三岁时,就以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跻身国内一流诗人的行列。抗战爆发时,他正和第一任妻子张竹如在杭州,女儿诞生,起名叫“七月”,就是为了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1937年7月28日,日军分三路进犯北平,遭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坚决抵抗,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战死。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接连失地的消息不断传来,艾青一家面临着“往哪里去”的问题。但他没有想到这将是一场长期的战争,内心还抱着继续从事艺术的幻想。艾青是知名诗人,但他仍花大量时间从事绘画和浮雕创作。诗人的思想发生变化,与国破家亡局势的进一步加深,有直接的关系。1937年11月5日黎明,多艘日舰炮轰金山卫,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大批日军在此地登陆。嘉善、上海、嘉兴先后陷于敌手。杭州告急,已处敌人三面包围之中。据艾青了解到的消息,从南京坐船到武汉已不可能,只有从金华先到南昌,再在九江换船沿长江北上武汉这一条路可走。逃亡的日子到了,或许这也是与故乡、与父母的诀别。从金华到南昌,从南昌到九江再到武汉,难民如潮,到处都是哀苦无告、残肢断臂的伤兵。因战事影响,列车运行系统完全混乱,谁也不知道何时能走。艾青买不到去南昌的车票,得知挤上去就行,于是贸然行动。从金华到南昌需十一二个小时,艾青是坐在皮箱上度过这段艰难的旅程的。他在旅途之中看到的贫困、无知、愚昧和不幸,经常令他惊讶不已。于是默想前途,竟有几分茫然,他的沉重心情伴随着乘车、转车、乘船和换船的日日夜夜,一刻也没有减轻。   二十七岁的艾青,年纪轻轻就蒙受这么大的苦难,这是他不曾想到的。但当时沿途各地,同仇敌忾,民族情绪高扬,又使他仿佛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精神洗礼。一个人的命运与亡国之痛联系在了一起,促使艾青渐渐走出个人狭窄的圈子,它启动了诗人从自我向民族大我的探索。因此,在一年后记载这段经历的文章《西行》中,作者这样写道:“机头的灯光照耀着轨道两旁的原野。我这黑夜里的乘车者,很安然地让自己内心的波动随着这铁轮的转轧的有节律的声音展开我的思绪……黑夜甚至带给我一种宗教的情感,纯朴地愿望着祖国能早日从少数人的自私和顽固的枷锁里解脱,明日的自由的天国,不就在我们的前面了吗!”   艾青与妻

文档评论(0)

妈妈王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