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话剧《茶馆》剧照 《蔡文姬》剧照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郭沫若 1.背景: (1)“十年动乱”从文化领域开始 导火线:1965年11月,《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的发表。 (2)红卫兵破“四旧” (3)江青等四人帮批判、迫害文艺工作者 2.表现: (1)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国家文物遭摧残 (2)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甚至迫害致死 (3)中外优秀作品禁演,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4)“样板戏”一枝独秀 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文革间的凋零) * 各路大仙不能幸免 故宫被改成血泪宫 观音被判死刑 * “文革”中田汉 同志被批斗 革命样板戏 三.文化事业的繁荣 1.背景: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到来 (2)1979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邓小平提出“二为”方向,恢复“双百”方针。 (新时期的繁荣) 2.“二为”方向含义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名称 类型 鲁迅文学奖 优秀文艺创作 茅盾文学奖 优秀长篇小说 五个一工程奖 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 金鸡奖 百花奖 华表奖 电影荣誉奖 金鹰奖 飞天奖 电视艺术大奖 3.成果: (1)文学艺术再现勃勃生机 “中国电影百年”金鸡奖揭晓 1982年12月6日 首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哪两个高峰?简析产生这两个高峰的主要原因。 两个高峰:建国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改革开放新时期。 主要原因: ①党中央提出“双百”的方针 ②党中央提出“二为”总方针 ③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 讨论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①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文艺问题; ②要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③要处理好文艺工作与政治和人民生活关系,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1956 1966 1976 1949 1978 1992 文化事业的繁荣程度 2001 1984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正确理解应是:①一切文化艺术都可以不受批判的地自由发展②在学术研究上提倡不同的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③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④各种各样的作品都能自由出版⑤能促进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 )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C 2.在“双百”方针的实施下,出现了两次科学文艺欣欣向荣的高峰时期,这两个时期是( ) A.新中国成立初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B.195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和文革结束后 C.1956年“双百”方针实施后和改革开放以来 D.文革后和改革开放后 C 3.社会主义时代文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让文艺创作呈现勃勃生机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4、改革开放后的文学艺术创作再现生机,国家为鼓励优秀文艺创作设的奖项是( ) A.鲁迅文学奖 B.茅盾文学奖 C.“五个一工程”奖 D.百花奖 A A ? 5、“双百方针”提出后,涌现出了一些艺术精品,其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是( ) A.《红色娘子军》 B.《洪湖赤卫队》 C.《东方红》 D.《红旗谱》 C * 《茶馆》是老舍话剧的代表作,创作于1957年,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把它搬上舞台,受到戏剧界和观众的热烈欢迎。 ??《茶馆》是一幅长卷式的展现社会生活的戏剧作品。它将我国1989年至1945年半个世纪的历史现实纳入了这出三幕剧中。剧本通过北京“裕泰”茶 馆掌柜王利发,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宫廷旗人常四爷以及他们周围近七十个人物命运的沉浮,记录了中国近五十年间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演变和中国民的觉 醒过程。剧中交织着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千头万绪的历史事件,巨大的社会容量与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茶馆》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 * 积极 JYL JYL JYL JYL JYL JYL JYL JYL JYL JYL JYL JYL JYL JYL JYL JYL JYL JYL JYL JYL JYL JYL JYL JYL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中央适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调动几百万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了文化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 但由于“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这一方针未能坚持执行。“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