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文化概论山水画文化和其中哲学思想.docVIP

2014文化概论山水画文化和其中哲学思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纸山水,天地冥合 ——中国古典山水艺术文化和道家哲学 苏轼曾赞王维的诗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可见中国的画与诗歌讲究的都是意境。如同诗歌一样,中国山水画集于天地之灵气,结于人心之妙想,在表达自然山川的同时也传达了山水画家感悟山水过程中自然性灵和心境的冥合。 绘画早在远古就可以从神秘的图腾中找到源头,而事实上,中国山水画却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并且尚未从人物画中分离。隋唐时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如展子虔的《游春图》。山水画到了五代、北宋时期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秦汉时期,统治阶级士大夫文化开始占主导地位。侍者文化实现了与乡土文化的分离对于山水画而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老庄的道家思想大盛。“自然、无为、清净、虚淡”的思想更适应当时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精神需要。尽管人们崇尚老庄思想的诣趣不尽相同,但老庄的“致虚极、守静笃”、“知足逍遥”、“不遣是非”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尤其是士大夫。《庄子》中的“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自得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大自然的山水林泉,非常符合老庄的清静自然的哲理。 中国绘画被看作是表现“道”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能在有限的空间里迹化出“道”所阐释的哲理。从个体生命的角度体验天地宇宙的永恒,体味人在此中的自由,是魏晋山水的开端。桃花源似乎陶渊明心中的一湾山水情怀。一山一水是真意,一草一木见深情。这也是中国的精神哲学,是超然世外,是平淡中和。随着顾恺之三段山、三分位的空间模式的提出和宋宗炳透视法则的提出,中国山水画的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核心确立了逻辑起点,而空间视觉原则也得以逻辑的深化。从古到今,中国人对山,犹其大山,无比地崇敬。视为天与地的连接、神仙居住的地方,有生命有灵气的地方,是至高无上、崇高无比的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是静穆的阳刚。而把水看作是智慧的化身,是润泽和孕育世间万物生灵的生命之源,是流动的阴柔。水的阴柔、山的阳刚,水的动、山的静,恰恰符合了中国古老的道家阴阳哲学。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道”在美学上的体现就是一种含蓄朦胧、玄远静穆之美,也是“大象无形”之美赋予山水画无限生机。恽南田一段高论能帮助我们对山水画与“道”密切联系的理解与感悟,作为画家“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所以为逸。”恽南田的不是树、不是山、不是笔正是山水画“道”的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 荆浩开辟了北派山水,董源开辟了南派山水。北派山水峰峦浑厚、气势雄强,把壮美之境退与极致;南派山水清幽雅淡、怡静远逸,把禅意深深隐于其中。这个时期逐步开始了以诗入画,凭画写诗。这种由皴法美而为构成美的空间意识,自然地将勾、勒、皴、擦、点、染、烘的皴法系统深化到设意立境这一更为广延中来。艺术的表现力在于内在修养的境界和表现语言的技巧相辅相成、高度地结合。所以中国画的艺术语境是依靠具体的笔墨形式表现出来的,用笔的轻、重、缓、急和转折顿挫,使画面出现不同的笔墨形态和节奏韵律。传统中有“折钗股”、“锥画沙”、“屋漏痕”、“入木三分”、“春蚕吐丝”、“逆水行舟”、“高山坠石”等关于笔法的形容比喻,使人在视觉上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联想到力度、老辣、婉约、苍润、飘逸、刚健、雄强、厚重、苍茫、空灵等审美感受。笔墨是具有思想的,笔墨语言是心境意趣与思想感情的传达渠道。在笔墨的挥洒之中,人性的思想境界和学术理念,通过笔墨的随机生发而臻于完美的语言表达,笔墨形态语汇的表现过程总是在心境的观照之中进行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老庄那里,充满了对天地之美的热情赞颂,和对与天地之美相牟的独立、自由的理想人格的倾心向往。从艺术审美意义上看 ,它集中体现为以人情观物态、使自然人化的思维方式,并把与自然精神 的契合作为审美 的理想追求。 纵观中国绘画史,中国山水画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随着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不断地演变。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当中国山水画经过由起源到当代,由于人们的生活状态与古人有很大差异,思想观念与审美情趣更具有时代感,笔墨语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国的文化艺术趋于多元化。画家的素养、品格、胸襟、哲思、情趣、心境和感悟等方面更多地具备了形而上的东西,使山水画的笔墨语境,更加强调主观意识和个性化。 资料查阅: 百度百科 /view/6988.htm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 南齐谢赫 古画品录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贺西林中国美术史简编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张道一美术鉴赏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文档评论(0)

sGttUdDfz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