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Spring 資訊倫理 -- 03 資訊倫理 資訊倫理 電腦倫理:人們的行為受到電腦科技的影響很大,必須有相關的倫理來規範。 網路倫理:因網路的使用與普及後所延伸出來的新倫理議題。網路是電腦系統的一部份,網路倫理問題屬於電腦倫理的一部份,是電腦倫理的一個特殊領域。 資訊倫理:產生於資訊建立、資訊擷取、資訊傳播與資訊分享等領域,涵蓋一切與資訊科技發展相關的倫理問題,包括了電腦倫理與網路倫理。此不只是資訊專業人員的規範,所有參與電腦使用與網路世界活動的人,也都必須要有這一份認知。 資訊的生命週期 資訊的獲得 (Acquiring) 資訊的處理(Processing) 資訊的儲存(Storing) 資訊的散播(Disseminating) 資訊的使用(Using) 資訊倫理是在不同資訊使用的階段中所衍生出來的各種現象,而由於有些現象本身具有的爭議性以及不當的使用,因而使得「資訊倫理」成為資訊社會中非常重要的學門。 資訊倫理的問題 資訊的獲得:是否以入侵、破解等非法手段得來? 資訊的處理:是否尊重個人隱私?是否侵犯智慧財產權? 資訊的儲存:是否擁有所屬版權?是否足以保障此資料的安全? 資訊的散播:內容是否真實?方法是否正當?不寄送垃圾郵件。 資訊的使用:是否合法?如販賣私人資料,或使用於非原目的用途。 PAPA議題 在網路空間活動的人都可能破壞倫理規則,延伸出以下議題(PAPA,Mason, 1986): 隱私權(Privacy):任意公開或販賣私人資料。 精確性(Accuracy):不正確的資訊或病毒在網路傳播。 財產權(Property):任意傳播或下載未經授權之數位資產。 存取權(Accessibility):資訊安全不足,私人資料遭到非法存取。 中山大學為使全校人員面對資訊倫理議題時,於權利與義務能有所依循,通過「資訊倫理守則」。其規範原則亦適用於一般資訊的從業人員與使用人員。 資訊倫理教育 網路科技進展太快,立法跟不上此速度,維持社會秩序的力量,就必須靠道德倫理系統。因此,資訊倫理教育成為一重要課題。 資訊倫理教育不同於一般的資訊技術教育,只要求從操作中去經驗、熟練中來學習。而是要啟發思考、發掘良知、培養正確的人生觀。 教育學生的不只是「知」的了解,還能有「思」的邏輯思辨能力,最重要的是「行」的落實與實踐。 資訊隱私 隱私權 隱私權是基本的人權之一,可使人們免於公共監視的一項合法權力。 對社會而言,過度的保障隱私權,減少了資訊流通的管道,甚至影響了資訊技術與知識社會的發展。 資訊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對於原有的資訊隱私保障,無疑是一項很大的挑戰。 電子商務的興起,使得個人資料的商業價值暴增,個人資料的隱私與保護,面臨更大的危機。 網路社會的資訊流通,線上交易的處理,都是收集個人隱私相當快速、便宜的方法,個人資料常常會在不知不覺中,遭到濫用及變賣。 個人的資料隨著免費郵件的申請以及資料的填寫,透過網路技術的應用,在網路社會中不設限的四處流竄。 需要更多法令的制定,來彌補現有的落差,讓個人資訊與公共資訊的界限更清楚,以保障資訊時代的個人隱私權。 隱私權的定義 隱私權(privacy):Jerry Durlak,隱私包含四個權利元素─ 孤獨權:擁有單獨不被侵害的權利。 匿名權:擁有不被公開識別的權利。 秘密權:擁有不被監視的權利。 保留權:擁有控制個人資訊不被散佈的權利。 隱私權應該保障個人資訊不被使用、個人身體隱私、與他人通訊不被公佈,以及個人居家領土不被侵犯的隱私。 資訊隱私 資訊隱私權在於個人資訊的保密或予以公開的權利。在沒有通知當事人並獲得其書面同意之前,資料持有者不可以將當事人為某特定目的所提供的資料用在另一個目的上。 Yahoo!奇摩隱私權保護政策中,用戶同意允許Yahoo 有如下行為(您知道嗎?) 身份識別資料與Yahoo商業伙伴分享 廣告商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cookie 數位時代的來臨,資訊的流通更為方便快速,使得個人的資訊隱私在數位時代中受到更大的威脅。 資訊隱私之內容 資訊隱私權的內容約略分為四大項: 個人屬性的隱私權(privacy of a person’s persona) 個人資料的隱私權(privacy of data about a person) 通訊內容的隱私權(privacy of a person’s communications) 匿名(anonymity)之隱私權 個人屬性的隱私權 包含一個人的姓名、身份、肖像、聲音等。 網路監視技術的發展,個人隱私爭議將不斷的擴大,受監視者無法明確得知誰有控制的權利?可能會做為何種用途? 例如: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行動無所遁形。 路上各式各樣的監視錄影,安全監視?行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