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中创立戒坛图经并序 (1卷)〖 唐 道宣撰〗
No.1892
關中創立戒壇圖經(并序)
大唐京師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余以闇昧。少參學府。優柔教義。諮質賢明。問道絕於儒文。欽德承於道立。故居無常師。追千里如咫尺。唯法是務。跨關河如一葦。周流晉魏披閱。累於初聞。顧步江淮緣搆。彰於道聽。遂以立年方尋鉛墨。律儀博要。行事謀猷。圖傳顯於時心。鈔疏開於有識。或注或解。引用寄於前經。時抑時揚。專門在於成務。備通即目流漸可知。至於戒本壇場。曾未陳廣。雖因事敘。終非錯言。今年出縱心。旦夕蒲柳。一尋此路。若墜諸隍。力疾書之。遺滯非咎。乃以乾封二年。於京郊之南。創弘斯法。原夫戒壇之興。所以立於戒也。戒為眾聖之行本。又是三法之命根。皇覺由此以興慈。凡惑假斯而致滅。故文云。如何得知佛法久住。若中國十人。邊方五人。如法受戒是名正法久住。是知比丘儀體非戒不存。道必人弘。非戒不立。戒由作業而克。業必藉處而生。處曰戒壇。登降則心因發越。地稱勝善。唱結則事用殷勤。豈不以非常之儀能動非常之致。然則詳其廣也。談論可以處成。尋其要也。行事難為準的。是以諸律文云。方相莫委於分齊。唱令有昧於前緣。眾集不曉於別同。通和懵分於成敗。並曰。非界咸乖聖則。雖受不獲。以無界故。是知。空地架屋徒費成功。無壇結界勝心難發。今博尋群錄。統括所聞。開法施之初門。仰住法之遺則。若不分衢術。則推步者不識其由。故略位諸門。使曉銳者知非妄立云爾。
戒壇元結教興第一(明壇場築基。本唯佛也。十方同會詳述壇場。昔者光明王如來初論建立。故興在大聖。不在人謀。敬重之極也)
戒壇立名顯號第二(通檢律論。多云戒壇。時俗混之。壇場莫別。故引群錄。名實兩馳。豈唯常習守株難革)
戒壇形重相狀第三(既曰壇也。出地層基。狀等山王。相同佛座。階除四列。周繞三重。靈骨作鎮。用隆住法)
戒壇高下廣狹第四(高下制量定約佛肘。為言廣狹。在緣隨機大小無局。出於智者商度論通)
戒壇大界內外第五(統詳諸律。內外在緣。今以義求。外為別意)
戒壇結法先後第六(古德行事大界在先。今存明檢。壇前界後)
戒壇集僧遠近第七(壇界必初草創基址。集僧軌度自有成規。後學師心。多輕本業。必專注教網。依法集人)
戒壇作業成敗第八(羯磨西言。唐云作業。義當分別成敗曉了時緣。言僧則六和不乖。述事則四界各攝)
戒壇受時儀軌第九(謂受戒法度今古相承。若無壇除。登頓失序。故聖立模範。令師資有儀。旋繞跪立。如機候轉也)
戒壇功能遠近第十(一僧結已經六萬之延年。三法乃亡涉千聖而常在。號曰金剛場地。名義若斯。非聖不曉。凡唯仰止不可輕焉)
戒壇贊述辨德第十一(戒壇勝德諸聖共遵。建無上之善根拔極下之深累。必由此地。方得崇之。豈不頌述神功贊揚聖德。
戒壇元結教興第一
檢別傳云。佛在祇樹園中。樓至比丘請佛立壇。為結戒受戒故。爾時如來依言許已。創置三壇。佛院門東名佛為比丘結戒壇。佛院門西名佛為比丘尼結戒壇。外院東門南置僧為比丘受戒壇。初置壇日乃集十方諸佛。于時有八百億。同名釋迦佛。十方諸佛同名亦爾。時大梵天王造佛院內東戒壇。魔王波旬造佛院內西戒壇。壇既成已。諸佛登之。共議結戒輕重持犯等相。又議度尼滅正法相。諸佛通議曰。古有四部。今何獨無。初雖正法滅半。能行八敬。還住千年。故此二壇唯佛所登。共量佛事。僧受戒壇佛非僧攝。有時度聖人者亦臨僧壇。一時行事非羯磨攝。
戒壇立名顯號第二
律論所顯場壇兩別。西天諸國皆立別儀。此土中原素未行事。不足怪也。今定其名實。或有異議。案僧傳云。宋文帝元嘉中。聖僧功德鎧者。遊化建業。於南林寺。前園中立戒壇。令受戒者登壇於上受也。及其終後。又於壇上。而闍維之餘如下引。又翻十誦律主卑摩羅叉。答五百問於慧觀法師亦云。壇上師僧為他受戒。餘文廣有。不復敘之。故知。壇名其來久矣。今人不識。混而雷同。平場高壇莫分二別。誤哉。案別傳云。佛涅槃後。迦葉結集。來戒壇上。使小目連鳴鐘召百億四天下凡聖僧眾。普集壇已白四羯磨。罰賓頭盧及阿難罪竟。令阿難披佛僧伽梨上座。先誦遺教經。如佛約敕。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天龍八部皆大悲泣。大迦葉從座而起。披粗布僧伽梨。捉尼師壇。至阿難前。敷尼師壇。禮阿難已。右繞三匝。大梵天王執大寶蓋覆阿難上。忉利天主進七寶案置阿難前。魔王波旬將七寶拂授與阿難。魔王帝釋夾侍兩邊。四天王立侍高座四腳。三十二使者隨迦葉後互跪。迦葉禮拜已至阿難前。問訊起居。如世尊在時不異。迦葉爾時作三千八百問。諸有疑事。阿難一一答之。今略取戒壇一問。餘者闕之。大迦葉問曰。汝隨如來二十年來。戒壇高下闊狹依何肘量。戒壇上中安舍利不。戒壇四面用何物。砌四面開階方別多少。繞壇四面作何形像。無石國中土沙作不。阿難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