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参考:《现代医学微生物学》闻玉梅主编, 3、Medical Microbiology, David Greenwood, (15th Edition),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特异性预防和治疗原则等的科学。它与临床内科学、传染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及外科学等学科感染性疾病高度相关。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学习以后的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医学微生物学分为基本原理、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四篇。在基本原理中主要叙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在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中主要介绍几种引起较为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2、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三、学时安排
授课内容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备注 绪 论 2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 细菌的生理 2 噬菌体 1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2 细菌的耐药性 1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5 细菌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0.5 球菌 2 肠杆菌科 2 弧菌属 1 厌氧菌 1 分枝杆菌属 1 支原体、立克次体 衣原体 2 螺旋体 1 病毒的基本性状 2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 病毒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1 呼吸道病毒 2 肠道病毒 0.5 急性胃肠炎病毒 0.5 肝炎病毒 3 虫媒病毒 0.5 出血热病毒 0.5 疱疹病毒 1 逆转录病毒 1 真菌学 1 实验1 细菌的形态学观察 4 实验2 无菌技术 4 实验3 细菌的人工培养 4 实验4 生化鉴定 4 实验5 药敏试验 4 实验6实验考试 4 总计 60 36 24四.考核(小四号宋体加粗,内容必须包括如下2项)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
2.了解对医学微生物学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3.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3.新发现微生物简介,微生物发展展望。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测量单位、形态与结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组成及功能)、革兰染色的原理和意义、细菌L型。
2.掌握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讲课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细菌的含义;
2.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3.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组成、G+、G— 细胞壁的结构特点、细胞壁功能、细菌L型的定义及其与临床上的某些慢性感染病之间的关系,特殊结构组成及每种结构的定义、功能。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质及其内容物(质粒、核蛋白体、胞质颗粒)的组成与功能、核质的组成与功能;
4.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细菌的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及群体生长的规律,培养基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
2.掌握细菌的营养物质、常见生化反应、合成代谢产物、常用培养基类型
3.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能量代谢和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讲课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细菌的理化性状;
2.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营养摄取机制、细菌生长繁殖的必要条件、细菌生长方式、群体生长(生长曲线);
3.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能量代谢、代谢产物(生化反应)、合成代谢产物及医学上的意义;
4.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基的定义、类型、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EA211汽油发动机活塞连杆组设计和有限元分析.docx
- 纲要(上)第29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件(共22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幻灯片.ppt VIP
- 2023年山东春季高考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试题含答案.doc VIP
- 2025年道德与法治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1).doc VIP
- 《EPC总承包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300字.docx VIP
- 医院项目建设方案.docx VIP
- 2024-2024年整理2024山东春季高考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试题(含答案)汇编.pdf VIP
- 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2023年版).docx
- 2023年浙江镜岭水库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