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请快速浏览文章第1-3段,说说文中引用大量诗句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现象? “木叶”到“落木”,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其关键点在哪?(请从第3段中找答案) 关 键 点 在“木”字 第一段: 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 第二段: 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 第三段: 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健在于“木”字。 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读第四段,请思考:“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秋风叶落的季节中品味诗句“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比较诗中“高木与 “高树的不同意味。(方法提示:朗读感悟,划出文中关键词句,相互讨论交流)第四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从“木”所用的场合可以看出,自屈原开始把“木”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后,后代诗人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形象效果。作者把曹植诗中的“树”的形象与吴均诗中“木”的形象作比较,“树”没有落叶的形象,而“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 第五段:说明“木”为什么会有这个特征。 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背后,还躲着暗示性。“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还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影子。这潜在的形象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不大想到叶子,“叶”因此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而“树”与“叶”的形象之间是十分一致的。以周邦彦的词为例加以说明。 精读课文第6段: 概括“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特征 第六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正因如此,《九歌》中的“木叶”才如此生动。 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是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是在蒙蒙细雨中,没有干燥之感,因此都与“木叶”的形象不同。 至于“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意蕴。 问题探究: 体味下列诗句中各意象潜在暗含的意义,把它们各自表达的情感连线起来。 【岁寒三友】 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 松,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常被看作刚正节操的象征。 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第7段的主要内容? 小结。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全文结构:引题——主体——小结 发现问题(1—3) 分析问题 (4—6) 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总结全文 (7)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全文思 路 “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 阅读思考:文章结构思路如何?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钟爱——木叶=树叶<木叶——落木(关键在一个“木”字)两个艺术特征:1、含有落叶的因素(暗示性);2、有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现象) (特征 ) (总结)文章从屈原的《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接着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说明“木叶” “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木”在诗歌的形象上有两大艺术特征: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二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诗人引经据典,深谙诗歌妙道,在诗海中畅游,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1、“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 “木”——落叶的形象 “树”——树叶多 2、“树叶”与“木叶”的潜在意味有何不同? “树叶”——繁密湿润 “木叶”——微黄干躁场合 外形 树(叶) (落)木 (叶) 联想 意味 质感 颜色 意象 春夏之交 秋风叶落 脱尽 叶子 枝叶繁茂 绿(叶) 褐绿 (干) 干燥 饱含水分 空阔疏朗 饱满绵密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枯黄 木 叶 树 叶 疏 朗空 阔 绵 密 饱 满 相去无几 一字千里 ? 暗 示 性 全 文 总 结 ?1、古诗中为什么用“木”不用“树”? 明确:因为“木”含有”落叶”的因素,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