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材料作文“千锤打锣,一锤定音”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传统工艺中打造一面铜锣,往往需要经过千锤锻打,才能使其规格合适,厚薄均匀,形状美观。最后一道关键工序是定音,多由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掌锤,在锣面上不停地轻敲碎打,耳听目查,寻找定音的部位。找准之后。只需一两锤,就使一面新锣完美了,正如俗话所说,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讲述的是铜锣的制作工艺,打造的过程需要千锤百炼,方能规格合适,厚薄均匀,形状美观,成为半成品;最后一道工序,即由老匠人一锤定音,成为新锣。打造的过程就是,千锤打锣,一锤定音!审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最后一句。“千锤”是打造铜锣的初始工艺,是打造好一面铜锣的基础,是成为一面新锣的的积淀;“一锤定音”则是画龙点睛,是对半成品的提升、升华,是新锣臻于完美的质变,可以说,锣之成为锣,就是在千锤百炼基础上的一锤定音。
我们的立意点放在“千锤打锣”上,可以立意为“成功需要风雨”“锤炼才能铸就辉煌的人生”等。我们也可以放在“一锤定音”上,可以立意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在最后关头决然一击”。当然我们也可以辩证分析“千锤打锣和一锤定音”,讨论“过程与结果”“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例文
只为最后一击响彻云霄
□陈天
尼采曾有言:“谁终将声震寰宇,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静水流深,沉静方可孕育奔涌的力量;聚沙成塔,积聚才能成就恢宏之美景。正如一面经过千锤锻打,一锤定音的锣一样,正是因为慎重对待最后一道工序,才使锣声喧天,臻于完美。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秋业;年华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百年清源,沉默中爆发的专注力让他刻苦钻研,任灵魂在沉思默想中寻求光明。既然选择了围棋,留给世界的,就只是那一个萧索的背影。一枰亏成,两奁黑白,吴清源在黑白世界里逐鹿厮杀,不懈探索得失之道。导师濑越曾在回忆录《围棋一路》中充满深情地回忆:“世人只简单把他看作天才,我却对他了解颇多。现在的年轻人兴趣太多,而吴清源的世界里只有围棋。无论什么时候,他不是坐在棋盘前摆弄围棋,就是在看书。”天才背后,是经年日久的刻苦钻研,是万籁俱寂的默然思索。黑与白的思忖牵绊住他一生,终成“围棋之神”“昭和棋圣”之美名。
沈从文曾道出这样的困惑:“凡事都若偶然的凑巧,结果却似宿命的必然。”偶然何以成为必然,归根结底,是无数细小的努力不断积累,成为我们向上攀登的垫脚石,引领我们,去摘取那“必然”的结果。
当东野圭吾终于卫冕推理小说三冠王的称号,想必他也不得不感激那个曾默默坚持,不懈耕耘的自己。连续三次入围直木奖却都与之无缘,他被讥讽为“被直木奖厌弃的男人”。然而,他在推理世界里摸索前行从未止步,在复杂人性中洞若观火永不畏缩。大胆地突破本格推理框架,他深刻探讨人性善恶,终成《嫌疑人X的献身》这一难以逾越的高峰。被尊为新一代推理天王的他,面对镜头,坦言“我一直处于很不安的境地”。
成功需要的是千锤的积累加上一锤的升华,两者不可或缺。如同屠呦呦几十年的坚持、上百次的失败,终于与青蒿一握,碰撞出福泽后世的新型药物;如同沈从文永不放弃的毅力,让他得以与边城的美好相遇;如同小李奋斗多年,终抱奥斯卡小金人……我们,难道不能从中获得什么启示么?一个国家亦如此,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少不了历史的洗刷,少不了改革的浪潮,一个国家也需磨炼与定音。
是的,成功,必须有千锤积累,一锤升华。
评点
这是一篇文化味极强的的议论性散文,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书卷气。作者用尼采的名句入题,选择的观察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典型性。在论述中,作者从材料入笔,以文学人物为点,扩展到当今国家“中国梦”的思考,从而使文章具有了更多现实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整篇文章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进退有度。
(编辑:于智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眼外伤ppt课件-眼外伤健康教育课件.ppt VIP
- 《新时代思想读本》3.2新时代新征程课件.pptx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科技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湘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
- DB11T 945.1-202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及消防保卫标准 第1部分:通则.pdf VIP
- 外研版六年级(上册)M4U2.ppt VIP
- 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高校课程思政案例)-思政案例内容整理.docx VIP
- 《无人机综合监管与航路规划》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优质!)Amfori BSCI社会责任验厂全套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docx VIP
- 自-电大__电工电子技术总复习题及答案 .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