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教事小意义大系列之教育孩子孝敬父母》
郑冬上了初中后,叛逆情绪越来越明显了。他的父亲读了一些书,听了我的劝导——“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并试着以良师益友的角色,去分析、理解郑冬,去和孩子谈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郑冬愿意听他的话了,也愿跟他说心里话了。但郑冬仍不知体贴父母,甚至对奶奶说话很蛮横。父亲想要求孩子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可又担心这样做是不是和“做孩子的良师益友”相矛盾,会不会使刚刚缓解的父子关系又紧张起来。
 
  我觉得要求孩子孝敬父母和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不仅不矛盾,而且是一致的。因为要求孩子孝敬父母,一方面是为了父母,更主要的方面,还是为了孩子活得更有尊严,为了孩子成为受朋友、受他人推崇的堂堂正正的人。
 
  一个爱顶撞父母的人容易被人唾弃,被人瞧不起;好人不敢和他交朋友,长大了,人们也不敢和他共事。
 
  1996年第3期《现代家教》载文写道:
  某幼儿园一个6岁男童,因母亲把一辆玩具小汽车送给来客,就当着客人的面揪住妈妈的头发往墙上撞,嘴里说:“我要教训教训你!”
 
  小学的孩子是另一番情景:今春,一位母亲因丈夫遭车祸住进医院,动用了她三年级的孩子230元的压岁钱,孩子发觉后,硬要妈妈偿还,说:“凭什么用我的钱?”
 
  中学生孝敬父母状况如何?一位母亲把饭菜做好后到人工湖洗衣,初二的儿子回家见菜香可口,竟毫无顾忌地吃光。妈妈回家问为什么不等父母,儿子竟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几年前我市(指烟台市)某初一学生用刀捅伤父亲,民警问他:“你捅伤生父心里不难过吗?”他理直气壮地回答:“这是他批评我的下场。”一女生在校搞恋爱,因父母进行阻止,竟吃了近30片安眠药,并留下绝命书:“我的死是爹妈逼出来的。”
 
  家长要想想,并让孩子也想想,这样的孩子还有人性吗?正常的人谁敢跟他们交往?谁都会说:“他对他的亲生父母都那么残忍,就更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了。”这样的孩子不仅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做人的尊严,也失去了做人的幸福和快乐。
 
  一个不孝敬父母,对抗父母正确引导的人,伤害得最重的,首先不是他的父母,而是他本人。
 
  孝敬父母是子女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
  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视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当代不少伦理学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热爱祖国品德形成的基础。
 
  如果有一个打爹骂娘的人,在那里大声吹嘘,他对同志如何有礼貌,如何尊重朋友,会有人相信吗?
  一个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爱,动不动就对母亲牢骚满腹、怒气冲天的人,却在那里高呼自己热爱祖国,周围的人绝不会相信他,不管他说得多么冠冕堂皇。他喊得越响,讲得越振振有词,论证得越符合逻辑,那他骗人就骗得越厉害,他就是越想从高呼口号中捞取个人的私利。  我们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决不单是骨肉亲情小事,而是为孩子负责,为了使孩子在同学中有朋友,有知己,有自己人格的尊严,同时也是为社会、为国家负责。
  我们不站在做父母的角度,就是站在孩子的良师益友的角度去分析这些道理,他也会很容易明白这是为了他好。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从哪里入手呢?我觉得要从引导孩子做小事入手。
 
  一些父母总觉得一些小事无所谓,认为只要在大事上孝敬父母就行了,因而忽略了教育。
 
  据烟台市海滨浴场卖冰淇淋的摊贩反映,去年夏天父母给孩子买冰淇淋的队伍中,70%的孩子不礼让父母,只顾自己吃。其实,这是大人们没引导孩子的结果。如果告诉孩子,有了好吃的东西,先让父母、长辈,每次都这样引导,家家如此,养成了习惯,习惯成了自然,孩子心中就有别人了。
 
  某小学在四年级学生中调查发现,父母病了,50%的孩子不端水,不递药,不过问。其实这也是父母平时忽视教育的结果。如果家长从小引导,父母长辈病了,小孩子要给找药,95%的孩子都会喜欢这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某高中班98%的学生要求父母给自己庆生日,但98.2%的学生不知父母的生日。其实这也是家家户户的父母争着从小给孩子过生日,而从来不给自己过生日形成的思维定势。大家都这样做,就形成了社会风潮。如果所有的父母从小便要求孩子记住父母亲的生日,每个家庭最热烈的生日宴会是父母亲的生日宴会,孩子过生日都不搞宴会,那社会上就很容易形成一股父母亲生日宴会风。从小开始,年年如此,习惯成自然,再到高中班去调查,完全有可能倒过来,98%的高中生要求给父母亲庆生日,98.2%的学生不要求过自己的生日。
  《现代家教》的文章写道:“某高三毕业班有4名学生让母亲给端洗脚水……”我觉得这件事的根源,绝不在孩子,而在母亲。如果母亲从小引导孩子自己照顾自己,孩子到了高三,绝不会产生让母亲给端洗脚水的念头。说不定这几位端洗脚水的母亲还为此而感觉快乐和自豪呢,不然的话,立即停止这样做,高三的孩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班社会《危险游戏我不玩》.pptx VIP
- 2025年山西运城事业单位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pdf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维修与更新技术规范第5部分:通信.pdf VIP
-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理.pptx VIP
- 《食品营养学》 课件 第四章 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pdf
- 基于BIM的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管理系统.pdf VIP
- 护理学(专升本)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VIP
- 员工离职申请表(模版)(标准版).doc VIP
- 实验五___DPS统计分析操作.pptx VIP
- 《Unit 3 Lesson 3 Letters all around》(说课稿)-2024-2025学年冀教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